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拙的意思、頑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拙的解釋

愚笨。《孔叢子·陳士義》:“夫 東閭子 ,外質頑拙,有似疏直。” 唐 白居易 《酬張十八訪宿見贈》詩:“我受狷介性,立為頑拙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拙”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語境兩個層面解析。從構詞法看,“頑”本義指難劈開的木頭(《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固執、不馴順,《廣韻》釋為“愚也”;“拙”在《玉篇》中解釋為“不巧也”,指笨拙遲鈍。二字組合後形成複合義,多指既帶有固執本性又顯露愚笨特質的狀态。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常體現雙重屬性,如宋代李複《橘水集》載“頑拙難攻玉,須憑大匠錘”,既強調原石的堅硬特性(頑),又暗喻其未經雕琢的粗陋狀态(拙)。現代漢語使用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兼具頑固性與不靈巧性,如形容孩童“頑拙天真”既包含調皮特性,又暗指其行為缺乏機變。

權威詞典《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愚鈍笨拙”,引《舊唐書》為書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該詞在晉語區的特殊用法,指代“頑固而不知變通”的性格特征。在語義範疇上,其近義詞包括“愚頑”“笨拙”,但區别于“頑劣”的純粹貶義,該詞常帶有客觀描述的中性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頑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愚笨,常用于形容人或性格特質。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引證

  1. 古代典籍:
    • 《孔叢子·陳士義》提到:“夫東閭子,外質頑拙,有似疏直。”,描述人物外表質樸而愚鈍。
    • 唐代白居易《酬張十八訪宿見贈》詩:“我受狷介性,立為頑拙身。”,以“頑拙”自謙性情耿直且笨拙。

三、用法與示例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字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本頭錢婢妮舶主蔔鳳朝籍崇奬蠢迪春貌打戰東馬嚴徐東作西成杜田二爺耳珠咖喱謌頌宮角構繕孤寡不谷過敗國信使酼鷄害鳥豪飲豪豬橫吹曲歡門肩寬精修積水成淵絹花痀慺空卻臨床哪門子内人家噴頭牝牡骊黃貧窮潦倒七擔八挪清介悫直曲謹人滿為患社會實踐收藏首沖受激輻射霜柏桃花紙貼射廷尉評挺胸疊肚透腔外方完強畏犧誤付洪喬五谷豐熟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