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拙的意思、頑拙的詳細解釋
頑拙的解釋
愚笨。《孔叢子·陳士義》:“夫 東閭子 ,外質頑拙,有似疏直。” 唐 白居易 《酬張十八訪宿見贈》詩:“我受狷介性,立為頑拙身。”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拙的解釋 拙 ō 笨,不靈巧:笨拙。弄巧成拙。拙劣。 謙辭,稱自己的:拙作。拙見。拙筆。拙著。 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頑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愚笨,常用于形容人或性格特質。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wán zhuō(注音:ㄨㄢˊ ㄓㄨㄛ)
- 詞性:形容詞
- 釋義:指愚鈍、不靈巧,帶有固執或天性質樸的意味。
二、出處與引證
- 古代典籍:
- 《孔叢子·陳士義》提到:“夫東閭子,外質頑拙,有似疏直。”,描述人物外表質樸而愚鈍。
- 唐代白居易《酬張十八訪宿見贈》詩:“我受狷介性,立為頑拙身。”,以“頑拙”自謙性情耿直且笨拙。
三、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自謙表述,如描述性格缺陷或謙稱自身能力不足。
- 近義詞:愚鈍、笨拙、冥頑
- 反義詞:聰慧、靈巧、機敏。
四、補充說明
- 構詞解析:
- “頑”本義為愚昧、固執(如“冥頑不靈”);
- “拙”意為笨拙(如“弄巧成拙”),二者組合強化了“愚笨”的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字典(如漢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頑拙
頑拙,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笨拙、愚笨、不靈活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頑(頁 + 元 + 毛)拼音:wán;拙(丿 + 卩 + 毛)拼音:zhuó。
來源:頑拙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爾雅》中的釋義。其中頑意為執拗不化,拙意為不靈巧。合起來表示一個人思維緩慢,行動笨拙,無法適應環境的特征。
繁體字:頑拙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的寫法多為象形字,字形更加簡單,但已不常用。
例句:他總是做事頑拙,缺乏靈活性。
組詞:魯頑(愚笨的)、拙荊(拙劣的東西)。
近義詞:愚笨、遲鈍、呆闆。
反義詞:靈活、聰明、機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