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頭相齊平。《詩·鄭風·大叔于田》:“兩服齊首,兩驂如手。” 毛 傳:“馬首齊也。” 朱熹 集傳:“齊首,如手:兩服并首在前,而兩驂在旁稍此其後,如人之兩手也。”《後漢書·輿服志上》:“龜旐四斿,四仞齊首。”
(2).指一齊仰頭。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趙幼文 校注:“謂六馬一齊昂首而行。”《西京雜記》卷一:“後宮齊首歌唱,聲入雲霄。”
“齊首”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 shǒu,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原指馬匹或物體的排列整齊
源自《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兩服齊首,兩驂如手。” 描述兩匹駕車的馬(“兩服”)頭部齊平,兩側的骖馬如人雙手般協調行進。後也用于形容旗幟、儀仗等排列整齊,如《後漢書·輿服志》中“龜旐四斿,四仞齊首”。
引申為共同仰頭
如曹植《洛神賦》中“六龍儼其齊首”,描繪六龍昂首前行的場景,強調動作的一緻性。
在當代語境中,“齊首”可比喻衆人或事物共同行動、目标一緻,例如:
如果需要進一步分析具體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
《齊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頭部平齊,齊平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天空、大地等平坦齊整的狀态。
《齊首》的部首是「齊」,其中「齊」字的部首為「齊」,部首的意思是和另一部分合在一起組成一字的形狀。
《齊首》一詞的總筆畫數為9畫。
《齊首》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許多古籍中都有出現過相關的記載。
《齊首》一詞的繁體字為「齊首」。
在古代,「齊首」有時也可以寫成「齊首」或者「齊首」,不過現代标準化的寫法是「齊首」。
1. 天空湛藍,白雲齊首。
2. 這片湖泊平靜無波,倒映着山川,水天相齊首。
1. 齊心協力
2. 齊步走
3. 齊聲喝彩
1. 平齊
2. 整齊
3. 齊整
1. 不齊
2. 亂齊
3. 不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