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明誠意。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旌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和文獻出處進行以下分析:
“旌信”意為表明誠意或彰顯誠信。該詞出自南朝梁文學家劉孝标的《廣絕交論》,原文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通過自然景物(青松、白水)象征堅定與純潔,以此表達對誠意的強調。
組合後,“旌信”可理解為通過某種象征或行動來公開彰顯誠意與信任。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解析,可查閱《廣絕交論》原文(參考、3、6、7)及古代漢語詞典類資料。
《旌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旌和信。
旌字的部首是方,總筆畫數為11;信字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9。
旌信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尚書》中。旌主要是指旗幟,信指傳達的信息。
繁體字可以将旌信寫成「旌信」。
在古代漢字中,旌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旌的上方會加上雙點,表示紀念的意思。信字也會有一些變體,但基本上形狀差異不大。
1. 他手持旌旗,高舉大旗,莊重地走在隊伍的前面。
2. 收到老師的旌信後,我知道我被選為班級的代表。
旌旗、旌節、信函、信箱、信使
信件、信函、信箋
謊言、虛假、假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