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饷的意思、防饷的詳細解釋
防饷的解釋
防兵之糧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利》:“三年之後,方許收稅,每畝輸穀一鬥,中等六升,下者三升,耑備津門防餉之費,奉旨即舉行之。”參見“ 防汛兵 ”。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饷的解釋 饷 (餉) ǎ 同“飨”。 舊時指軍警的薪給(?):關饷。糧饷。饷銀。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防饷”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說明:
-
清代鹽稅制度()
指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為償還外債設立的專項鹽稅。清政府通過每斤鹽加征制錢二文,在廣東地區每年籌集防饷銀10萬兩,按季度繳庫。具體征收方式包括省河配鹽每包抽銀五分、潮橋官運局認籌等,資金用于償付俄、法、英、德等國賠款本息。
-
軍事後勤概念()
原指防兵的糧饷,明代文獻《野獲編》記載,北方水利工程稅收中專門劃撥部分谷物用于津門(天津)防饷,按土地等級每畝征收一鬥至三升不等,用于軍事駐防開支。
補充說明:
- 提到的“防受賄賂”屬于成語解釋,但此說法未在其他權威史料中得到佐證,可能為現代誤讀或詞語演變現象。
- 現代漢語中“饷”多指軍警薪給(),但“防饷”作為固定術語已隨曆史制度消失,現僅見于古籍研究領域。
建議研究具體曆史文獻時,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是讨論清代財稅制度還是明代軍事供給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抵制收受賄賂。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防:部首門,總筆畫數8;
- 饷:部首食,總筆畫數11。
來源:
《防饷》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意為抵制收受賄賂的行為。它由防和饷兩個字合成,傳承了古代漢字形成的方式。
繁體:
《防饷》的繁體字是「防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法中,「饷」的上方多寫成「饣」,表示「食物」的意思。而在部首「門」的左側添加了一個「阝」,表示「防止」的意思。所以古時候漢字寫作「餉」。
例句:
1. 他堅決防饷,始終保持清廉的工作風格。
2. 公務員要自覺抵制收受賄賂的行為,嚴守反腐底線,做到不防饷。
組詞:
防止、防護、防禦、防範、防備、防疫、防線、饷恕、防火、防水。
近義詞:
抵禦、抵制、拒絕、避免、制止。
反義詞:
收受、接受、容許、納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