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粗鐵鍊。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宋史·張永德傳》:“以鐵索千餘尺,橫截 長淮 ,又維巨木,自是備禦益堅矣。” 清 閻爾梅 《登峨嵋山》詩:“脊隥風搖攀鐵索,頤崖石陷蹋藤梯。” 毛6*澤6*東 《長征》詩:“ 金沙 水拍雲崖暖, 大渡 橋橫鐵索寒。”
(2).用粗鐵鍊制成的刑具。《清通典·刑一》:“定獄具之圖……一曰鐵索,以鐵為之,長七尺,重五斤。” 清 鄭燮 《蓮峰》詩:“鐵索三條解上都,君王早為白寃誣。” 魯迅 《書信集·緻胡風》:“以我自己而論,總覺得縛了一條鐵索。”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鐵索漢語 快速查詢。
“鐵索”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由鐵鍊或粗鐵制成的繩索或鍊條,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實物定義
指用粗鐵鍊制成的繩索或鍊條,常用于吊橋、刑具等場景。例如,“鐵索吊橋”即指由鐵鍊支撐的橋梁結構。
曆史用途
象征束縛或困境
成語“鐵索”可比喻嚴密的約束或難以擺脫的困境,如“縛了一條鐵索”形容精神或現實的束縛。
文學引用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8、10等來源。
鐵索是指用鐵制成的繩索或索道,常用于懸索橋或者山間交通。
鐵索的拆分部首是金(jīn)和纟(mì),總共有13個筆畫。
鐵索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南朝宋慧皎的《神奇要訣》:“立攻門流支,得鐵索以為領。”意指利用鐵索作為領導,形容将軍矯健勇猛。
鐵索的繁體字為鐵索(tiě suǒ)。
在古時候,鐵索的寫法可能會有不同的變體。例如金甲索鐵,鐵索河等,但核心的意思依然是相通的。
1. 縱身一跳,勇敢的少年踩着鐵索,穿越了懸崖峭壁。
2. 他們坐在鐵索上,借助索道橫渡河谷。
3. 這個懸索橋的鐵索由堅固的鐵鍊組成。
鐵索橋、鐵索連接、鐵索索道、鐵索交通
鋼索、鐵繩、鐵鍊
木橋、繩索、紙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