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斧缺斨的意思、破斧缺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斧缺斨的解釋

《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後以“破斧缺斨”形容戰争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清 方苞 《周公論》:“故破斧缺斨之後,衮衣繡裳,駐大師於 徐 兖 之間,俾東夏無搖心。”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卷七:“ 周公 於 管 蔡 之難,非不值其變也。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破斧缺斨"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形容武器或器物破損殘缺的狀态,常用來比喻戰争造成的破壞或器物經久使用的損耗。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溯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詩經·豳風·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此詩記載西周初年周公東征平定叛亂的史實,戰士以斧斨破損暗喻征戰艱辛與戰争創傷。《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典源,釋義為"形容戰争中武器損毀",凸顯其曆史背景。

三、詞義解析

  1. "破"與"缺"

    "破"指斧刃崩裂,"缺"指斨體缺損,二字疊加強調徹底損壞。《說文解字》釋"破"為"石碎也",引申為器物解體;"缺"為"器破也",側重殘缺不完整。

  2. "斧斨"的象征意義

    斧斨在古代兼具生産工具與兵器功能。詩中借日常用具的毀損,隱喻戰争對生活的摧毀,成為後世解讀戰争文學的關鍵意象(參考《中國戰争詩鑒賞辭典》)。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仍保留其原意,多用于書面語:


權威參考來源:

  1. 《詩經·豳風·破斧》(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破斧缺斨"詞條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4. 《中國戰争詩鑒賞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破斧缺斨”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來源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戰争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強調兵器(斧、斨)在激烈戰鬥中的破損,隱喻戰争的殘酷與損耗。

  2. 出處
    源自《詩經·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原詩描寫周公平定叛亂後的艱辛,斧(圓孔斧)和斨(方孔斧)均為兵器,破損象征戰争對物資與生命的消耗。


用法與特點


讀音與結構


擴展說明

此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評論,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韻牋賓王撤除瞋目切齒癡骸傳禅楮待制刺薊翠麟滴灌铤鹿短衫碓硙焚牧革木鈎鉏灌流關情故步韓非子和擾鴻爪雪泥華煥荟集惛沮甲勑奸刁将于介鱗急緩舊恨新愁糾墨眷客君公科地龍樓龍屈蛇伸貓魚内恕片月劈面歉年遷移乞胡青方清蒸搝揭绮繡奇勳雀角三千大千世界三屍暴跳涉海登山事力實戰說得來望慰武生員香氛庨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