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斧缺斨的意思、破斧缺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斧缺斨的解釋

《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後以“破斧缺斨”形容戰争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清 方苞 《周公論》:“故破斧缺斨之後,衮衣繡裳,駐大師於 徐 兖 之間,俾東夏無搖心。”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卷七:“ 周公 於 管 蔡 之難,非不值其變也。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破斧缺斨”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來源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戰争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強調兵器(斧、斨)在激烈戰鬥中的破損,隱喻戰争的殘酷與損耗。

  2. 出處
    源自《詩經·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原詩描寫周公平定叛亂後的艱辛,斧(圓孔斧)和斨(方孔斧)均為兵器,破損象征戰争對物資與生命的消耗。


用法與特點


讀音與結構


擴展說明

此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評論,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破斧缺斨

破斧缺斨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用破斧子來鑿開缺口,也形容工作不盡如人意,做事不得要領。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破(石部,5畫)、斧(斤部,7畫)、缺(缶部,4畫)、斨(斤部+䖵,11畫)。

《破斧缺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當時,屈原患流放之病,賈生上奏請皇帝釋放屈原。賈生用了一個比喻,說:“鰌拔不出,玂斧缺斨,無能而為也。”這個比喻後來被引申為形容做事不得法或工作不順利。

破斧缺斨在繁體字中寫作「破斧缺斫」。

在古代,「斨」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又寫作「斷」或「斬」。

以下是一些使用破斧缺斨的例句:

他的計劃破斧缺斨,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個項目進行得如此破斧缺斨,根本無法順利完成。

近義詞有:力不從心、徒勞無功。

反義詞有:得心應手、順風順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