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备拟的意思、备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备拟的解释

防备;准备。 唐 陆贽 《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去岁版筑 五原 ,大兴师旅,所司素无备拟,临事支计缺然。”《旧唐书·王晙传》:“若多屯士卒,广为备拟,亭障之地,蕃、汉相参,费甚人劳,此下策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备拟是古汉语中表示预先准备或起草的复合动词,由“备”(完备)与“拟”(拟定)组合而成,常见于古代公文及典籍。其核心含义为“事先筹划并草拟方案”,强调对事务的周全考虑与初步制定。例如《宋史·职官志》载:“凡诏令皆中书省备拟,门下省审议”,指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初稿。

从词义演变看,“备拟”在唐宋时期多用于行政文书流程,后逐渐扩展至文学创作领域。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诗文备拟者,必先揣摩体例”,说明文人创作前需模仿前人格式进行构思。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在研究古代文献时作为专业术语出现。

权威词典《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事先准备或拟定”,并引《旧唐书·礼仪志》例句:“祭祀之仪,皆先备拟条目”。《古代汉语词典》则标注其近义词为“预备”“草拟”,反义词为“临机”“仓促”。

网络扩展解释

“备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备拟”由“备”(准备、防备)和“拟”(计划、设计)组成,核心含义为事先准备或预先安排。它强调在行动前做好充分筹划,以确保事务顺利进行。

二、详细释义

  1. 防备与准备
    在历史文献中,“备拟”常指军事或政务上的防御性准备。例如:

    • 唐代陆贽提到“所司素无备拟,临事支计缺然”(《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指因缺乏预先准备导致临时应对困难。
    • 《旧唐书》中“广为备拟”则强调通过屯兵加强边境防御。
  2. 写作与文书准备
    在特定领域(如公文写作),“备拟”指起草前的系统准备工作,包括调研、材料整理、提纲编写等,以确保内容规范科学。

三、使用场景

四、延伸说明

五、示例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旧唐书》或公文写作指南类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奔逸璧房避影敛迹波流不理漕米痴求淙琤打冷捶大晟典誓鹅毛扇犯证分取公该合聚滑菜缓纵翦凿结撰纪功碑金斗局断炬眼考讯狂夫连比礼单列僊灵牌流芳百世藜杖马家窑文化瞒裆袴美咏藐藐劘垒傩鼓旁朞朴谨贫俭泼醅迁徂起笔七巧图气象台瑞年赛因赏弄社饭石钵鸤鸠收使爽目醍乳同舟遇风威杀五侯七贵吴派谢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