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幼小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梁书·袁昂传》:“藐藐冲人,未达朱紫。”
(2).轻视冷漠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所谓子弟千百中,曷有一二顾省者,听之藐藐则皆是也。” ********* 《革命原起》:“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实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餘人而已。”
(3).盛美貌。《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 申伯 。” 毛 传:“藐藐,美貌。”
(4).高貌;高远貌。藐,通“ 邈 ”。《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晋 左思 《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藐藐”是一个汉语叠词,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可从以下四方面解释:
幼小、弱小貌
表示年幼或弱小的状态。例如《梁书·袁昂传》中“藐藐冲人”形容年幼之人,晋代陶潜《祭程氏妹文》用“藐藐孤女”描述失去依靠的幼女。
轻视、冷漠貌
指对他人劝告或教诲不以为意。典型用例出自《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后演变为成语“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形容说教者诚恳而听者无动于衷。
盛大、华美貌
用于描述建筑或事物的壮丽,《诗经·大雅·崧高》中“既成藐藐”即赞美宫殿建成后的宏伟景象。
高远、旷远貌
通“邈”,表示空间或时间的遥远,如《诗经·大雅·瞻卬》中的“藐藐昊天”形容天空高远无际。
使用注意:现代汉语中,“藐藐”最常用的是第2种含义(轻视冷漠),其他含义多出现在古籍引用或特定文学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义,避免混淆。
《藐藐》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miǎo miao,意思是微不足道、微弱、微小、渺茫、微浅、不重要等。
《藐藐》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头),它的总笔画数为18。
《藐藐》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用以形容草木茂盛或虚无飘渺的意象。后来逐渐扩展为形容一切微小不足道的事物。
《藐藐》的繁体写法为「藐藐」。
在古代,「藐藐」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普遍的古代写法是:「苗苗」。
1. 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是藐藐可忽视的小事。
2.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存在是多么藐藐微小啊。
藐藐草木、藐藐不足道、藐藐微弱、藐藐无为、藐藐渺茫
渺小、微不足道、微末、鸿毛、芥蒂、微尘
重要、重大、显赫、崇高、庄重、伟大
宝赆宝摊背胸本命贬夺变相镳辔禀学超陟筹议抽徵道尊打字恩深似海阸塞風動工具風宣改土为流苟同官成鸿飏皇商华筵鹄鬓恢恢豭熊计较锱铢赆礼军棋跼蹜馈礼牢户两利灵开六条渌图梅兰芳弥襟盘器偏科平金菩萨哥儿扑甩琼枝玉叶气谊曲狭山谷擅夕神怡侍护失水鱼私谊梯墙同恶相济兔褐文算霞裾骁勇善战谐度邪魔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