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幼小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梁书·袁昂传》:“藐藐冲人,未达朱紫。”
(2).轻视冷漠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所谓子弟千百中,曷有一二顾省者,听之藐藐则皆是也。” ********* 《革命原起》:“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实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餘人而已。”
(3).盛美貌。《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 申伯 。” 毛 传:“藐藐,美貌。”
(4).高貌;高远貌。藐,通“ 邈 ”。《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晋 左思 《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藐藐"是一个形容词性质的叠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典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记载,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层:
一、核心释义:高远辽阔貌
此为本义,形容空间或视觉上的广远无际。
二、引申义:疏离冷淡貌
由空间距离引申指心理或态度上的疏远、不重视。
三、引申义:微小貌
侧重形容事物细微、不起眼的状态。
"藐藐"是一个承载古典意蕴的叠词,其核心语义由"高远"(空间)延伸至"轻视"(态度)和"微小"(形态)。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义项。其叠词形式(AA式)强化了描述的程度与状态。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藐藐”是一个汉语叠词,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可从以下四方面解释:
幼小、弱小貌
表示年幼或弱小的状态。例如《梁书·袁昂传》中“藐藐冲人”形容年幼之人,晋代陶潜《祭程氏妹文》用“藐藐孤女”描述失去依靠的幼女。
轻视、冷漠貌
指对他人劝告或教诲不以为意。典型用例出自《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后演变为成语“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形容说教者诚恳而听者无动于衷。
盛大、华美貌
用于描述建筑或事物的壮丽,《诗经·大雅·崧高》中“既成藐藐”即赞美宫殿建成后的宏伟景象。
高远、旷远貌
通“邈”,表示空间或时间的遥远,如《诗经·大雅·瞻卬》中的“藐藐昊天”形容天空高远无际。
使用注意:现代汉语中,“藐藐”最常用的是第2种含义(轻视冷漠),其他含义多出现在古籍引用或特定文学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义,避免混淆。
白裳表达式熛薰侧倾昌诵畅外储吏搭街坊邓虏沦敦點穢氐州第一东昏敦厉都亭斐锦霏落風月旦富厚高才疾足观优鬼蛾国尉黄奶火巷扈冶今昔之感救取几务橛守成规鞫理惧震看钱奴枯甲壸闱令辰林屋落地灯买子面谏命酒摸搨莫须柅柅配搭儿扑赤鹊不踏绕圈子食淡顺祥榫凿太仓一粟他心通条播替己涕泗交流外类万世师表无首象簟嚣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