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实而谨严。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巾履》:“南都服饰,在 庆历 前犹为朴谨,官戴忠静冠,士戴方巾而已。近年以来,殊形诡製,日异月新。”
朴实而谨慎。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 万石君 之子孙,世推朴谨; 竇太后 之兄弟,人言退让。”
“朴谨”是一个由“朴”与“谨”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朴”指朴素、朴实,“谨”意为谨慎、严谨。二者结合后,形容人言行举止朴实无华且谦逊谨慎,强调不浮夸、不张扬的处世态度。例如:
2.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如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中提及“世推朴谨”,用于赞颂家族世代传承的质朴与谨慎品德。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进一步以“朴谨”描述社会风气的淳朴庄重。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常见于人物品评、历史文献分析等场景。需注意与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区分,两者虽含相同汉字,但“朴谨”为独立词汇,无直接关联。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客座赘语》《史记·苏秦列传》等文献。
朴谨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质和态度。它表示一个人待人处事十分谦虚、谨慎、真诚和朴素。
朴谨由木部和言部组成。朴字的拆分部首是木,它的笔画数为4。谨字的拆分部首是言,它的笔画数为10。
朴谨一词源于《论语·述而》中的经典语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味着真正的君子将道德高于个人利益,并以朴实谨慎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事物。
朴谨的繁体字为「樸謹」,它在繁体字地区如台湾和香港常被使用。
在古代,朴谨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朴字的古代写法为「朴」,谨字的古代写法为「謹」。
1. 他一直以朴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客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 她谦虚朴实、谨慎敏锐的性格使她在团队中备受信赖。
组词:朴实、恭谨、谨小慎微、诚朴、谦逊
近义词:谦虚、谨慎、朴素
反义词:骄傲、自负、浮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