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纵的意思、缓纵的详细解释
缓纵的解释
谓松弛乏力。《周书·艺术传·姚僧垣》:“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復自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至则四肢缓纵,口噤不能言,惟心目中了了而已。”
词语分解
- 缓的解释 缓 (緩) ǎ 慢,与“急”相对:缓步。缓行(妌 )。缓慢。迟缓。 延迟:缓刑。缓办。缓役。缓征。刻不容缓。 放松,松弛:缓和。缓冲。缓解(?)。和缓。 苏醒,恢复:缓气。缓醒。 慢徐疾急 笔画数:
- 纵的解释 纵 (縱) ò 放:纵虎归山。纵火。 放任;不拘束:放纵。纵目四望。纵情。纵观全局。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纵身。 即使:纵然。纵使。纵令。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纵横交错。纵横捭阖(指在政
专业解析
“缓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实际语境来理解:
-
字面义与核心含义:
- 缓:意为松弛、宽舒、不急迫。
- 纵:意为放开、释放、不加约束。
- 合义:松弛放纵,不加约束或管束。指对人或事物采取宽松、放任的态度,不加严格控制或管理。
-
语境与用法:
- 常用于描述对人的管理、管教或对纪律、法度的执行不够严格,过于宽松,导致失去应有的约束力。
- 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种宽松放任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懈怠、散漫、秩序混乱等。
- 例如:
- “对孩子过于缓纵,不利于其成长。” (意指管教不严)
- “法令缓纵,则奸宄横行。” (意指执法不严)
-
古例参考:
- 在古籍中也能找到用例。例如,《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有“缓纵”一词的使用(具体语境需查原文),其含义亦指向宽纵、不加苛责。
“缓纵”意指松弛放纵,不加管束或约束。它强调一种过度宽松、缺乏必要控制的状态或行为,通常用于批评管理、教育或执法上的失之于宽,可能导致负面结果。
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汉语工具书对“缓”与“纵”单字的解释及其合成词义的普遍理解。
- 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等历史文献(具体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或相关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缓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缓纵(huǎn zòng):指身体部位(如四肢)的松弛、乏力状态,常伴随行动无力或失控。
二、文献出处
- 《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描述病症时提到:“两脚缓纵,不復自持”,指患者下肢无力,无法自主控制。
-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记载:“四肢缓纵,口噤不能言”,形容人突然四肢瘫软、无法言语的状态。
三、使用特点
- 语境:多用于古代医学或文学作品中,描述身体机能异常(如疾病、虚弱导致的无力)。
- 近义词:松弛、乏力;反义词:紧绷、有力。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场景。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肌肉松弛”“肢体无力”等更通俗的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周书》《阅微草堂笔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惋宾亲比缀捕风弄月才蔽识浅氅毦衬道袍城陵矶辞微旨远大梵天得体多足动物房驷風讓日干罗感纫弓背共餐絓误翰蔽环步祸福之门挟藏僭客骄放傢什寄椗桔梗汲绠机中沮遏磊硊乐营将链轨没槽道明竁茗战莫二逆形暖室拚舍秋曹攘狱入泮飒拉商秋赡遗生霉审数识大体蜀马嘶哑太平龙头汤浴畏畏鹜角黍寤想五星连珠瑕蛤惜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