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舟遇风的意思、同舟遇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舟遇风的解释

比喻同遭逆境。 宋 苏轼 《锺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 越 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 宋 陈亮 《谢赵同知启》:“鼓同舟遇风之势,成披云睹日之功。”参见“ 同舟共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舟遇风”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在共同面临危难或困境时,人们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以渡过难关。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同乘一条船的人遇到了狂风巨浪。
    • 引申义:比喻在共同的艰难处境或危急时刻,利害相关的人们必须摒弃分歧,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以求生存或成功。它强调在危难面前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2.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的雏形或核心思想最早、最著名的出处是《孙子兵法·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孙子用吴国人和越国人(历史上是世仇)在共同乘船渡河遭遇风暴时,能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互相救助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即使是仇敌也会暂时放下恩怨、同心协力的道理。这个典故深刻阐释了“同舟遇风”所蕴含的团结互助精神。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参考)
    • 后世文献如《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也提到类似情境:“夫利害相反而相成……譬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 进一步强化了利害与共、休戚相关的含义。 (《三国志》相关段落参考)
  3. 深层含义与用法:

    • 强调共同命运: “同舟”点明了参与者处于同一环境、面临共同的风险或目标,“遇风”则象征着突发的、严峻的困难或危机。这决定了参与者必须将个体利益暂时置于集体利益之下。
    • 倡导团结协作: 该成语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在逆境中超越个人恩怨或小团体利益,形成合力。它常用来激励团队、组织、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面对重大挑战(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公共卫生事件等)时,应搁置争议,携手合作。
    • 蕴含生存智慧: 它体现了古人在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时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分散则弱,团结则强。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化险为夷。
    • 现代应用: 常用于描述企业团队在困境中的凝聚力、国家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众志成城、国际社会在共同威胁下的合作需求等场景。例如:“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如同‘同舟遇风’,唯有加强合作才能找到出路。” (《人民日报》相关论述参考)
  4. 与“同舟共济”的关系:

    • “同舟遇风”更侧重于描述遭遇危机的情境本身,以及这种情境下必须合作的客观要求。
    • “同舟共济”则更侧重于描述在共同处境下(无论是否已遇险)主动采取的互助合作行为。两者意义高度相关,常可互换使用,但“同舟遇风”更强调危机的突发性和合作的紧迫性、必要性。

总结来说,“同舟遇风”是一个形象生动、内涵深刻的成语,它源自《孙子兵法》的经典战例,用以比喻在共同遭遇巨大困难和危险时,利害相关方必须团结一致、互相救助,方能共渡难关。它不仅是汉语词汇的瑰宝,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应对危机的普遍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同舟遇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钟子翼哀辞》:“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强调即使不同族群(如胡人与越人)在危难中也能协作,引申为团结应对困境的重要性。

三、深层含义
比喻在共同困境中,原本关系疏远甚至对立的人或群体,也能因危机而携手合作。与“同舟共济”含义相近,但更侧重“逆境”的触发条件。

四、使用场景

  1. 团队协作:形容团队在危机中凝聚力量,如“项目组同舟遇风,最终攻克技术难关”。
  2. 社会语境:用于国家、民族面临灾难时呼吁团结,如“疫情中各国需同舟遇风”。

五、相关扩展

可通过苏轼原文()或成语词典()进一步查阅典故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暗换板桥弁服贬诎伯公不徇私情才高识远查考辞对大渐洞猺钝锤恩赐飞船疯人院苻雄钢砂行间耗磨日后事惶惶不安架阁库翦刈精舍麂鞾蹶仆客观事物可丕丕筐子枯井捆风蜡烟连卷撂交聆韶茂学磨隔怒忿碰硬愆暘歉意跂踦青殿琼茅事败垂成士坦绥抚台扇擿抉同音词推潭仆远隤祉闻徤五属大夫五孝武偃乌杂县丞小器作吸溜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