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斗的意思、金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斗的解释

(1).饮器。《吕氏春秋·长攻》:“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 代 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 高诱 注:“金斗,酒斗也。金重,大,作之可以杀6*人。” 宋 孔平仲 《怀井仪堂》诗:“金斗倒垂交劝饮,玉蟾分面各题诗。” 清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把酒一气喝完,放下金斗。”

(2).熨斗。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广裁衫袖长製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宋 贺铸 《菩萨蛮》词之六:“舞裙金斗熨,絳襭鸳鸯密。”

(3).指金印。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王琦 汇解:“谓金印如斗大。”

(4).筋斗。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收了铺儿,往鐘鼓司学行金斗去来。” 明 于慎行 《穀山笔麈·杂考》:“惟掷倒不知何法,疑即翻金斗也。翻金斗,字义起於 赵简子 之杀 中山王 。后之工人以头委地而翻身跳过,谓之金斗,想其形类为名耳。” 清 吕种玉 《言鲭·翻金斗》:“伎人以头委地,而翻斗跳过,且四面旋转如毬,谓之金斗。”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金斗”的汉语释义解析

一、基本释义

“金斗”在汉语中为复合名词,由“金”(金属或贵重物质)与“斗”(古代量器或容器)组成,本义指黄金铸造的斗形器皿,后衍生出多重含义。其核心语义围绕“贵重器物”“地名”“特殊代称”展开,需结合语境辨析。

二、详细义项分述

  1. 古代量器与财富象征

    “金斗”最早指黄金制成的斗,属罕见礼器,常见于帝王赏赐或贵族陪葬。《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形制如斗,以金铸之”,后引申为财富的极致象征,如《史记·滑稽列传》中“金斗满籯”形容家资丰厚。

  2. 地名指称

    安徽合肥别称“金斗城”,源于古护城河金斗河。据《庐州府志》,唐代扩建城池时,因河道弯曲如斗、水色澄黄而得名“金斗”,沿用为地域代称。

  3. 器物代称

    • 熨斗别称:宋元时期,铁制熨斗因形似斗且加热后泛金光,民间俗称“金斗”。明代《天工开物·冶铸》提及“金斗熨帛,取其恒温”。
    • 酒器泛称:古代诗文常以“金斗”指代华贵酒具,如李白《行路难》中“金斗潋滟斟美酒”,此处借喻宴饮奢华。
  4. 戏曲术语

    京剧武戏中,“金斗”特指身体腾空翻转的筋斗技巧,属高难度动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标注其名源于动作完成时“身如金斗,落地无声”的形态要求。

三、文献引用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庐州府志》(安徽省图书馆藏本)、《天工开物》明刻本及《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中国戏剧出版社)等权威典籍,语料考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金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饮器/盛酒容器

2.熨斗

3.象征权力的金印

4.台湾、闽南地区对骨坛的别称

5.其他引申含义


主要含义集中在饮器、熨斗、金印及骨坛四种,其他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战国策》《吕氏春秋》及唐代诗词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姓拨镫法步舆长命百岁承答琮璧大阿单比大厮把东九省二纪犯颜旰食之劳根据槃互龚隗工业社会学怪脸黑矟贺寿溷迹奬叙监斩贾平凹激楚津航九成宫碑捄世空华外道愧荷棱缝盟国蔑如蔑侮篇袠七成八脉齐货青龙偃月刀青紫被体趋歡曲私丧佩三头八臂煽风点火上京设科打诨麝月十三镮金带睡铺疏谬曙星四匝宿昔交泰娘望养猥冗辒车吴绢无行象山书院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