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穷俭约。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 云 作虽时有一佳语,见兄作,又欲成贫俭家,无缘当致兄此谦辞。”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 李 族寒,素贫俭。” 清 吴嘉纪 《卒岁》诗:“卒岁苦贫俭,欲贷人饔飧。”
“贫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ín jiǎn,由“贫”(贫穷)和“俭”(节俭)两个语素构成,形容生活既贫困又俭约的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贫俭”指贫穷且生活俭约,既包含物质匮乏(贫),也强调节约的生活方式(俭)。
词义侧重
历史用例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该词可形容经济拮据但克勤克俭的品质,如“他以清贫俭约自称,家中环堵萧然”。
多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在物质匮乏时仍保持节俭,常见于文学、历史叙述或品德评价。例如:“虽家境贫俭,她却以勤学不辍终成大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3、7中的古籍引例。
贫俭(pín jiǎn)是指贫穷简朴,节俭节约的意思。
贫俭的拆分部首是贝(贝貝)和亻(人)。
贫的笔画数为3,俭的笔画数为9。
贫俭是一个双音词,起初是用来描述人民生活水平的。贫意为贫穷,俭意为节约。
贫俭的繁体字是貧儉。
在古时候,《贫》的字形是由“贝”与“贞”两个部分组成。
《俭》的字形由“亻”(人的另一种写法)与“㫃”两个部分构成,而㫃则是一个解释不明的部首。
1. 他家庭贫困,但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
2. 我们应该向贫困的地区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贫苦、贫弱、俭省、俭约
节俭、节约、朴素、简朴
富裕、奢华、浪费、铺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