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求的意思、痴求的详细解释
痴求的解释
亦作“痴求”。痴心的请求。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你如能恕我的痴求,你请快来呀收殓我的遗尸。”
词语分解
- 痴的解释 痴 ī 傻,无知:痴人说梦。痴钝。痴愚。白痴。 精神失常,疯癫:发痴。痴癫。 入迷,极度迷恋:痴心。痴情。 谦辞,白白地:痴长(僴 )(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
- 求的解释 求 ú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专业解析
“痴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痴”的本义
指愚笨、呆傻,引申为极度迷恋或执着到失去理智的状态。《汉语大词典》释“痴”为“不慧也;愚钝”,后衍生出“痴迷”“痴情”等词,强调一种超乎寻常的专注或沉迷。
-
“求”的本义
意为“寻找”“索取”,《说文解字》注:“求,索也。”引申为强烈渴望得到某物或达成某种目标。
-
合成词“痴求”
指以近乎偏执、不理智的态度追求某人或某事,常含贬义,暗指不顾现实条件的盲目执着。
例:痴求名利、痴求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用法与语境
三、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未直接收录“痴求”,但拆分释义中:“痴”为“精神失常”,“求”为“探索;祈求”,组合可推知词义。
参见: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312页(“痴”)、第1089页(“求”)。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单独收录“痴求”,但“痴心妄想”一词与之近义,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175页。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痴”释为“呆傻”,“求”释为“寻求;要求”,强调行为的不理性本质。
参见: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第62页(“痴”)、第320页(“求”)。
四、使用注意事项
- 贬义倾向: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词。
- 现代适用性:当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或书面表达。
综合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
- 曹雪芹. 《红楼梦》[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中华书局,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痴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ī qiú,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 核心含义:指“痴心的请求”或“极度执着的追求”。既可用于表达对某事的恳切请求,也可形容对目标、情感等近乎痴迷的执着。
2.词语解析
- 字义拆分:
- “痴”:表示愚钝、沉迷,或对某人/事物极度迷恋。
- “求”:意为请求、追求、探求。
- 组合意义:两者结合后,强调一种带有盲目性或过度投入的追求态度。
3.使用场景
- 文学语境:常用于诗歌或情感表达中。例如郭沫若在《瓶》诗之十六中写道:“你如能恕我的痴求,你请快来呀收殓我的遗尸”,此处“痴求”指对情感救赎的绝望恳求。
- 日常描述:可形容对学业、事业、爱情等领域的极度执着,如“他对科研的痴求近乎忘我”。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痴恋、渴求、执念(需根据语境选择)。
- 反义词:淡泊、释然、放弃。
5.延伸说明
- 该词隐含一定消极色彩,可能暗指追求方式不够理性或超出合理范围。若需更中性表达,可用“追求”“恳求”等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笔杰逋刻朝邑臣子迟疑不断吃语诗传本出神入化玷染独幅方伎放物蜂窠唱戏风起云涌傅科摆附阻皋禽攻特宫卫兵孤斟怀瑜奬顺掎汩积极静晦九臼絶诣苦切卢猎律吕旅行庙讳谬説魔境磨砻砥砺母财脑杓子启轮臞瘠儒门山字肩双管齐下枢衡私窠子耸踊素描僋佄天蓝填填土崩瓦解屯险惟度沃塉卧牛城吴緜涎利下遂谐敏缬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