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使的意思、收使的详细解释
收使的解释
约束使用。《管子·任法》:“明王之所恒者二,一曰明法而固守之,二曰禁民私而收使之。” 尹知章 注:“谓以法收敛而使之。”
词语分解
- 收的解释 收 ō 接到,接受: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收割。收成。麦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拢:收容。收理。收集。 结束:收尾。收煞。收
- 使的解释 使 ǐ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让,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收使”的汉语词典释义
“收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接收并使用:
这是“收使”在现代汉语中最核心和常用的含义。它指将物品、信息、资源等接收过来,并加以实际运用或处理。
- 示例: “公司收到供应商发来的原材料后,会立即清点并收使于生产线。” (指接收并用于生产)
- 示例: “这份文件请签收后收使。” (指签收后使用或处理该文件)
- 此义项强调“收”与“使”两个动作的连贯性,即接收是前提,使用是目的。
-
古汉语中的使役用法(较少见):
在古汉语或一些特定语境中,“收使”可作使役动词解,意为“使…收敛”、“使…停止”或“约束”、“管束”。
- 示例(古): “严刑峻法以收使民心。” (意指用严厉的刑罚来约束、管束百姓,使其行为收敛)。
- 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古籍或仿古文体中。
现代常用性与辨析:
- “收使”在现代汉语中并非极其高频的词汇,但在书面语、公文或特定行业(如物流、仓储、行政管理)中仍有使用,尤其强调“接收后即投入使用”的意味。
- 其含义与“接收使用”、“签收使用”相近,但“收使”一词更为凝练。
- 需注意与“收拾”(整理、修理)、“收受”(接受,常含贬义)等形近词的区别。
权威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收”与“使”字义的组合及常见搭配分析。
- 古汉语使役用法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收”的使动义项及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收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ōu shǐ,其核心含义为约束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约束使用:指通过规范或法律手段对事物或行为进行限制和管理。例如《管子·任法》中提到:“禁民私而收使之”,即通过法令禁止民众私行并约束其行为。
2.出处与注解
- 源自《管子·任法》:“明王之所恒者二,一曰明法而固守之,二曰禁民私而收使之。” 尹知章注:“谓以法收敛而使之。” 这里强调通过法律手段收敛(规范)民众行为并加以驱使。
3.现代应用
- 可引申为资源回收利用。例如提到“地沟油回收使用”和“废电池由厂家集中回收”,体现了对废弃物的约束性再利用。
4.相关扩展
- 在古诗词中也有出现,如宋代李綖的诗句“三峡路长收使旆”,此处“收使”可能指收整使者的旗帜,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总结来看,“收使”既有古代法律管理的含义,也适用于现代资源管理场景。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管子》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仁者暗经百像图版章绷簧勃缪不露圭角储后错文大愚鼎鬯丁零当啷篝炉管儿冠山戴粒海神鹤胫怀邪惠康护秃矫情饰貌讦辞介雅扛擡老虎班谅情罗牀炉子猕猴桃魔杖纳官娘娘庙拟古劈丢扑搭贫瘁平安无事尀奈塙解屈埋色空石首城视瞻蔬菲顺续殊俗宿愤邃情疼爱田莱体乾同学弟兔影外藩微故屋乌无繇无在闲不容发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