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傩鼓的意思、傩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傩鼓的解释

谓驱逐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宋 陆游 《朝中措·梅》词:“鼕鼕儺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傩鼓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字义、词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傩(nuó)

    《汉语大词典》释“傩”为古代驱除疫鬼的仪式,亦称“驱傩”“大傩”。其本义与禳灾祈福的宗教仪式相关,源于先秦巫文化,后发展为固定节俗。

    《辞海》(第七版)补充:“傩”亦指行走姿态柔美,但此义罕用,主流释义仍聚焦祭祀活动

  2. 鼓(gǔ)

    指打击乐器,古代祭祀、军事、庆典中常用,具有召集、号令、助威等功能。《说文解字》注:“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


二、词义解释

傩鼓即傩仪中使用的鼓类乐器,特指在驱傩仪式中伴奏的核心法器。其作用包括: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1. 历史渊源

    傩仪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汉代列为宫廷“岁终大祭”。傩鼓作为仪仗乐器,唐宋后随傩戏世俗化进入民间,如江西南丰傩舞、贵州土家族傩堂戏等均以鼓为伴奏核心。

  2. 现代遗存

    今日傩鼓主要留存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 安徽贵池傩戏:用牛皮大鼓指挥全场,鼓点与傩神面具动作呼应;
    • 湘西苗族傩鼓:结合木鼓与铜锣,用于“还傩愿”祭祀。

四、相关延伸概念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
  4.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人民出版社,2009)
  5. 《傩戏艺术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7.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网络扩展解释

“傩鼓”是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文化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驱逐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常用于傩舞或傩祭活动。其名称来源于“傩”(nuó),即古代腊月驱邪逐疫的祭祀仪式,而“鼓”则是仪式中重要的乐器。

  2. 文化功能
    傩鼓不仅是乐器,更承载驱邪祈福的象征意义。在傩舞中,鼓声配合舞者的动作和呐喊(如“傩、傩、傩”),用以震慑邪祟,祈求平安。


历史与文学记载

  1. 宋代诗词中的傩鼓
    陆游在《朝中措·梅》中写道:“鼕鼕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描绘了傩鼓声送别旧岁的场景,反映了其在节庆中的重要作用。

  2. 傩舞的演变
    傩舞最初为驱邪仪式,舞者戴面具、持戈盾,后逐渐融入艺术元素,成为民间表演形式。傩鼓作为伴奏,增强了仪式的节奏感和震慑力。


现代传承

江西婺源傩舞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鼓作为其核心元素之一,至今仍在春节等传统节庆中演出,延续千年文化脉络。


扩展知识

如需更完整的学术考证,可参考权威文献或非遗保护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宝姥变头愎气不是头钞锣从恶如崩翠杓赕佛稻黍的这惵惵段脩耳染目濡费钱锋发韵流锋距風起浪湧封叙槁木死灰宫叶鬼哭神惊归师后舞黄骠黄屋非心花饰花头火前渐耳郊扉燋秃截镫留鞭饥慌汲汲孜孜惊敛禁区九朽一罢克伏旷代匡賛略胜一筹瞭望哨陵鲤莅职抹角转湾南山旁生闝宿平莽婆兰穷寇莫追入己赃爽言输效随珠田主土锉外视温富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