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誓的意思、典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誓的解释

《尚书》中《尧典》、《汤誓》等篇的并称。泛指其中典谟训诰誓命一类的文章。 唐 柳宗元 《贞符》:“故 仲尼 叙《书》:於 尧 曰‘克明俊德’,於 舜 曰‘濬哲文明’;於 禹 曰:‘文命祗承于帝’;於 汤 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於 武王 曰‘有道曾孙’。稽揆典誓,贞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誓”为古汉语复合词,由“典”“誓”二字构成独立语义。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典”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五帝之书”,特指《尚书》中记载帝王训诂的文献,如《尧典》《舜典》;“誓”则指古代军事行动前的告诫文告,《周礼·秋官》载“誓,用于军旅”,如《尚书》所载《甘誓》《汤誓》皆为战前动员的正式文书。

二字连用首见于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指代《尚书》中两类核心文体——典章制度类(典)与誓约宣告类(誓)。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阐释:“典述常法,誓明约束,二者皆王言也”,强调其作为古代官方文献的双重属性。

在具体文献应用中,《尚书·多士》篇“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印证了“典”作为法典的地位,而《牧誓》中“称尔戈,比尔干”则展现了“誓”的军事动员功能。现代学者屈万里在《尚书今注今译》中指出:“典誓并称,实为上古政治文书之两大范式”。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学研究领域,特指先秦时期的政令类文书。

网络扩展解释

“典誓”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主要分为两种解释:

一、作为成语:郑重宣誓

由“典”(庄重)和“誓”(发誓)组合而成,表示郑重地宣誓或立下决心,强调誓言的分量感和严肃性。
例句:古代君臣常通过“典誓”仪式确立盟约,体现承诺的不可违背性。

二、作为文献术语:指代《尚书》篇章

特指《尚书》中的《尧典》《汤誓》等篇目,泛指典谟、训诰、誓命类文体,用于记载古代帝王的政治纲领或军事宣言。
出处:唐代柳宗元《贞符》中提到,孔子编订《尚书》时选取了这类文章,如对尧、舜、禹等圣王的记载。

扩展说明

  1. 结构分析:“典”为上下结构,本义指重要典籍;“誓”同为上下结构,表决心言辞。
  2. 历史背景:这类文体在周代常用于祭祀、征伐等重大场合,具有法律效力。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判断语境含义,若为现代用法,通常指第一种成语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眼香蚌壳悖嫚标率偪束波扰薄弱惨容常选朝衫逞辞衬裙沉潭愁心凋沦二八封圻赋职该贯高亢棺架规免鬼针好共歹恒直秽芜胡面子蹇寓京房术荆牧激汤九重关绝招,绝招儿,绝着举身空头宣敕连锋离词逻将罗师美措梅轩朦朣命词遣意暮志慓果七搭八扯请帖清玅三千营神嬗试剑说谎委决文词蜗房沃洒吴蚕雾绡显丽县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