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藜杖的意思、藜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藜杖的解释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 魏帝 尝赐 景帝 春服,帝以赐 涛 ,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 延水 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藜杖,指用藜科植物(如藜或灰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本义解析

藜杖是以藜茎为原材料的手杖。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直立、质轻且坚韧,干燥后适合制作简易行走工具。古人取其老茎去皮,经晾晒加固后成形,具有轻便、价廉的特点,多见于民间日常使用。例如《说文解字》注“藜,草也”,其茎“可为杖”。

二、形制特征

  1. 材质特性:表面粗糙具天然纹理,手感轻而硬度适中,不同于竹杖的光滑或木杖的沉重。
  2. 文化象征:因材质朴素,常与隐士、清贫文人关联,如《晋书·隐逸传》载隐者“持藜杖以行”,象征淡泊名利。

三、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多承载超脱闲适之意境。如苏轼“杖藜徐步转斜阳”(《鹧鸪天》),以“杖藜”动作表现悠然心境;陆游“藜杖一枝犹好在”则寄托隐逸情怀。此类用例在唐宋以降文献中频现,成为固定文化符号。

四、实用功能

作为辅助行走的工具,适用于田间劳作或山野行走。《本草纲目》提及藜茎“轻健利步”,尤其适合长者或行山路者。其制作无需复杂工艺,体现古代民间就地取材的智慧。

权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房玄龄《晋书·隐逸传》(中华书局二十四史)
  3. 苏轼《东坡乐府》、陆游《剑南诗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藜杖”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藜杖指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其特点是质轻而坚实。藜是一种草本植物,茎秆坚韧,适合制作行走辅助工具()。


2.出处与引证


3.文化内涵


4.近义词与关联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及宋代文人作品(如苏轼《鹧鸪天》)。

别人正在浏览...

熬头儿阿土生瘢夷波斯布囊菜刀藏奸城湍衬手传劳垂手人鹑首迭字烦悗凤炬封着附状附阻岗警干侯格林尼治歌笑鞲鹰寒暄荷荷恢豁贱儒嚼口积集进改津关莅国民调难义念恤旁施僻事清衷痊济群纪染练散走少日神惠市语手键汰弃谈霏玉屑堂客坛陆桃门特银条痕亡国虏伪师痿损无媒香阜消液邪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