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钵。僧人用的食器。 元 虞集 《送开元雪窗光禅师归平江》诗:“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 元 萨都剌 《贺天竺长老訢笑隐召住大龙翔集庆寺》诗:“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鉢云寒卧夜龙。”
“石钵”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石钵指僧人使用的食器,通常为陶制或石制容器,用于盛放食物或水。其名称中的“钵”源自梵语“钵多罗”(Pātra),是佛教僧侣传统的饮食工具。
拼音与注音
材质与用途
虽然名为“石钵”,但实际材质可能包括陶、石或金属。它不仅是实用器皿,也象征僧侣的简朴生活,常见于佛教文化中。
文学引用
元代文人作品中多次提及石钵,如虞集诗句“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以及萨都剌的“石鉢云寒卧夜龙”,均以石钵为意象,烘托禅意氛围。
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石钵可能用于研磨药物或焚香(如建筑外的石钵盛放薰香),但核心含义仍围绕僧人食器展开。
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器皿或相关诗词背景,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石钵》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指的是用石头制成的碗或碟子。通常,人们可以用石钵来装食物或者饮料。
《石钵》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石”和“钵”两个部首。其中,“石”这个部首表示与石头有关,而“钵”这个部首则表示与钵有关。《石钵》共有9画。
《石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由于陶瓷技术尚未发展,人们通常使用石头制成的钵来代替陶瓷碗或碟子。繁体字中,石钵写作「石鉢」。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石钵》为例,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石鈸」,其中的「鈸」是旧时对钵的称谓。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他拿起手中的石钵,开始品味清香的汤汁。
2. 母亲在石钵中煮制的药汤对我的病情起到了很大的改善。
1. 碗碟:指的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
2. 瓷器:用瓷土制成的器物,一种常见的陶瓷制品。
1. 碗:与石钵类似的盛饭菜或其他食物的器具。
2. 钵:与石钵相同,指的是盛饭菜或其他食物的碗状器具。
盖:与石钵相反,是用来盖住容器的物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