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联镳的意思、联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联镳的解释

(1).犹联鞭。 唐 权德舆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诗:“联鑣 长安 道,接武 承明宫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早约戎装去看城,联鑣壕上嘆风尘。”《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人联鑣按轡而行。”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蟠桃宫》:“岁之三月朔至初三日,都人治酌呼从,联鑣飞鞚,游览於此。”

(2).喻相等或同进。《北史·甄琛传》:“观其状也,则 周 孔 联鑣, 伊 颜 接衽。” 宋 岳珂 《桯史·富翁五贼》:“名亦在鼎甲,联鑣入团司。”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后此 越石 、 景纯 ,联鑣接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且 日本 人以矮特闻,而今者变法而强,与强 英 联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联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ián biāo,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1. 合作与同行
    原指多匹马并驾齐驱,后引申为多人或团体联合行动。例如:

    • 唐代权德舆诗:“联鑣长安道,接武承明宫。”(形容官员同行)
    • 清代潘荣陛描述京城游览场景:“都人治酌呼从,联鑣飞鞚。”(众人骑马结伴而行)
  2. 地位相当或共同进步
    常用于形容人物才能、成就不相上下,或共同进取。例如:

    • 《北史》以“周孔联镳,伊颜接衽”比喻贤者并肩。
    • 康有为提到日本变法后“与强英联镳”,强调共同强大。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北史》《桯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联镳

联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后,联镳的部首分别是,总共有11个笔画。

联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马车时代。在古代,为了增加马车的负载能力,人们将多匹马拴在一起,使它们共同拉着同一辆车行驶。这种由多匹马共同拉车的方式,被称为“联镳”,意为联合拉车。

在繁体字中,联镳的写法是聯鏢。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联镳的古汉字写法为“聯鏢”。其中,联的“聯”字在古代写法中使用了“耳”字旁,而镳的“鏢”字在古代写法中使用了“金”字旁。

以下是一些关于联镳的例句:

1. 为了加快运输速度,商队将马匹联镳,共同拉着货车前进。

2. 他们通过联镳的方式,成功将沉重的木材拉到建筑工地。

3. 传统的联镳在现代已被机械化的运输方式所取代。

以下是与联镳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联结、镳制、车联网、联袂

近义词:马车联络、车马联盟、携手同行

反义词:分离、独行

别人正在浏览...

宝殿爆鸣勃勃雠忿春曹丹溪胆勇道略滴溜当啷斗凿芳音烦数法主亘带弓局官鲊海涯天角黑信黄昙子尖奴搅动叫头角粽接生进奉船绝色可喜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洛泽猛孤仃的明贤俳谐偏特蚍蜉酒草品验瀑布钱爿鱼寝想起薪全养群口软背脊如兄上岸山盟声威大震室女座舒筋活络淑士搜搅踏故习常贴鸡通幽动微頽索外汇券外来词顽才吾庐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