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训练人民。《管子·权修》:“凡牧民者,欲民之谨小礼,行小义,脩小廉,饰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
(2).虐害人民。《孟子·滕文公上》:“今也 滕 有仓廩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 李冰 ﹞处厉民之世,而为惠民之政,非仁者不能也。”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摺》:“论者或谓各省驻防,实繁有徒,祖父相传,皆仰官廩以自赡,一旦被裁,生计路絶,虽为要政,无乃厉民。”
“厉民”的汉语词典释义
“厉民”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厉”与“民”的独立释义及历史语境综合理解。
释义一:剥削、苛待百姓
根据《汉语大词典》,“厉”通“砺”,引申为损害、剥削,“厉民”即通过苛政或重税使民众受苦。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中“厉民而以自养也”,指统治者压榨百姓以供养自身。
释义二:激励、勉励民众
《辞源》注“厉”亦有“激励”之意,如《管子·牧民》中“厉民之道”指劝勉百姓勤勉劳作。此用法多见于先秦典籍,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引导作用。
考据与演变
“厉民”的两种释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并存,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汉代后因儒家“仁政”思想普及,第一种释义(苛待)渐成主流,如《汉书·食货志》批评“厉民之政”。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多作为历史词汇研究。
参考来源
“厉民”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种不同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训练人民,严格治理(出自《管子·权修》)
剥削、虐害人民(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特殊说明:两种解释看似矛盾,实则因语境和立场不同。法家文献中“厉民”多指治理手段,儒家则常用其批判暴政。需结合具体文献背景理解该词含义。
百丈波画博依操暴擦西彻行宠葬踌蹰带鈎遁母剁斧峨嵋放黜凤皇鬼魅伎俩哄伙厚德载物环涂虎阚护理员见风使舵简举解铺金科玉律酒旆抉面畯望拦约雷驰掠剩使两凤廉远堂高连着离婚龙花缕陈率醵卖富绵络愍恻拈斤播两佞谄青涧容身三品鸟森散擅室师期识水性收箭手忙脚乱束流探拾天荒晩学遗劳鰛鲸啸歌校録晞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