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聯鞭。 唐 權德輿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見寄》詩:“聯鑣 長安 道,接武 承明宮 。”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出真州》詩:“早約戎裝去看城,聯鑣壕上嘆風塵。”《二刻拍案驚奇》卷八:“三人聯鑣按轡而行。”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蟠桃宮》:“歲之三月朔至初三日,都人治酌呼從,聯鑣飛鞚,遊覽於此。”
(2).喻相等或同進。《北史·甄琛傳》:“觀其狀也,則 周 孔 聯鑣, 伊 顔 接衽。” 宋 嶽珂 《桯史·富翁五賊》:“名亦在鼎甲,聯鑣入團司。” 清 沉德潛 《<古詩源>例言》:“後此 越石 、 景純 ,聯鑣接軫。”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四章:“且 日本 人以矮特聞,而今者變法而強,與強 英 聯鑣。”
“聯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án biā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合作與同行
原指多匹馬并駕齊驅,後引申為多人或團體聯合行動。例如:
地位相當或共同進步
常用于形容人物才能、成就不相上下,或共同進取。例如: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北史》《桯史》等文獻。
聯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後,聯镳的部首分别是車和金,總共有11個筆畫。
聯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馬車時代。在古代,為了增加馬車的負載能力,人們将多匹馬拴在一起,使它們共同拉着同一輛車行駛。這種由多匹馬共同拉車的方式,被稱為“聯镳”,意為聯合拉車。
在繁體字中,聯镳的寫法是聯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聯镳的古漢字寫法為“聯鏢”。其中,聯的“聯”字在古代寫法中使用了“耳”字旁,而镳的“鏢”字在古代寫法中使用了“金”字旁。
以下是一些關于聯镳的例句:
1. 為了加快運輸速度,商隊将馬匹聯镳,共同拉着貨車前進。
2. 他們通過聯镳的方式,成功将沉重的木材拉到建築工地。
3. 傳統的聯镳在現代已被機械化的運輸方式所取代。
以下是與聯镳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聯結、镳制、車聯網、聯袂
近義詞:馬車聯絡、車馬聯盟、攜手同行
反義詞:分離、獨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