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祀命的意思、祀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祀命的解释

祭祀的命令。《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卫成公 梦 康叔 曰:‘ 相 夺予享。’公命祀 相 。 宁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 杞鄫 何事? 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 、 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 杜预 注:“改祀 相 之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祀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祀命(拼音:sì mìng)指祭祀的命令,即古代君主或宗族首领下达的关于祭祀活动的指令。该词由“祀”(祭祀)和“命”(命令)组合而成,强调祭祀行为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的记载:

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

此处描述卫成公因梦境欲祭祀“相”,但宁武子以“不合礼制”为由反对,最终建议修改祭祀命令。

3.字义拆解

4.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先秦文献中,特指与祭祀相关的官方指令,强调对传统礼制的遵循。例如《左传》中通过“祀命”一词,反映周代祭祀活动的规范性和等级性。

5.相关争议

在《左传》案例中,宁武子反对卫成公的“祀命”,因“相”非卫国祖先,祭祀对象需符合宗法制度。这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中“非其族类,不歆其祀”的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汉语辞海》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祀命

祀命(sì mìng)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由“示”字旁和“命”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

祀命的部首是示字旁(礻),在汉字中属于左右结构。示字旁作为会意形的部首,常常表示与祭祀、宗教有关的词语。祀命的总笔画数为11划。

来源

祀命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经典《尚书》中,其中记载了祀命这个仪式。原本用来指人们祭祀天命、祈求神灵保佑的活动和仪式。古代人们认为通过祀神可以获得神的厚爱和保佑,以带来幸福和顺利。

繁体

祀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祀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不同。祀命在古代写法中,示字旁的上方有一个“士”字,示字旁下方有一个划而与其相连的横。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他每年都会举行祀命仪式,以感谢神灵对他的保佑。

2. 在古代,皇帝会定期举行盛大的祀命活动,祈求国家繁荣昌盛。

组词

1. 祀神(sì shén):指进行祭祀神灵的活动。

2. 祭拜(jì bài):指以礼仪的方式向神灵表达敬意。

3. 祈求(qí qiú):指诚心地请求神灵给予帮助或保佑。

近义词

祭祀、祭奠、宗教仪式。

反义词

违背命运、逆天而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