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祀命的意思、祀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祀命的解释

祭祀的命令。《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卫成公 梦 康叔 曰:‘ 相 夺予享。’公命祀 相 。 宁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 杞鄫 何事? 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 、 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 杜预 注:“改祀 相 之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祀命”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祀”与“命”的本义及结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主要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1. “祀”的本义与核心含义:

    • 本义: 指祭祀、祭神、祭祖的活动。《说文解字》释为:“祀,祭无已也。” 段玉裁注:“析言则祭无已曰祀……统言则祭祀不别也。” 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的仪式向神灵或祖先表达敬意、祈求福佑。
    • 引申义: 祭祀活动本身也常被用来指代“年岁”(如“十有三祀”即十三年),或泛指与祭祀相关的礼仪、制度。
  2. “命”的本义与核心含义:

    • 本义: 指命令、指派、差遣。《说文解字》释为:“命,使也。”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示。
    • 引申义: 可指天命、命运、生命、任命等含义,其核心在于“发号施令”或“被赋予的指令/定数”。
  3. “祀命”的合成含义: 将“祀”与“命”结合,“祀命”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紧密相关的含义:

    • 祭祀之命 / 关于祭祀的命令: 这是最直接的含义。指君王、朝廷或宗族首领下达的关于举行祭祀活动的指令、安排或规定。它涉及祭祀的时间、地点、对象、礼仪、供品、主祭者等具体事宜。在古代社会,祭祀是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相关的命令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 祭祀与政令的结合 / 神权政令: 更深一层,“祀命”体现了古代“神权政治”或“政教合一”的思想。君王(天子)的统治权被认为受命于天(天命),祭祀是沟通天人、彰显天命的重要方式。因此,“祀命”有时也隐含着一种神圣的、源于天意的命令或安排,将世俗的政令与神圣的祭祀活动联系起来,强调其合法性和不可违抗性。

“祀命”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关于祭祀活动的命令或安排,特指由最高权威(如君王、朝廷、宗族首领)下达的、具有神圣性和强制性的祭祀指令。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祭祀活动的重要地位及其与政治权力的紧密联系。

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祀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祀命(拼音:sì mìng)指祭祀的命令,即古代君主或宗族首领下达的关于祭祀活动的指令。该词由“祀”(祭祀)和“命”(命令)组合而成,强调祭祀行为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的记载:

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

此处描述卫成公因梦境欲祭祀“相”,但宁武子以“不合礼制”为由反对,最终建议修改祭祀命令。

3.字义拆解

4.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先秦文献中,特指与祭祀相关的官方指令,强调对传统礼制的遵循。例如《左传》中通过“祀命”一词,反映周代祭祀活动的规范性和等级性。

5.相关争议

在《左传》案例中,宁武子反对卫成公的“祀命”,因“相”非卫国祖先,祭祀对象需符合宗法制度。这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中“非其族类,不歆其祀”的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汉语辞海》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愍白首相知犇马冰销雾散不足挂齿聪耳耽酒倒灶巅墆點金作鐵雕幰都俞吁咈独往独来風靡焚巫甘露浆怪人桂策函答话里有刺蝗蝝濩铎嘉招借题发挥接着激令进进积泉寄鴈传书涓滴成河具君课语讹言夸大其辞宽宏牢骚敛籴了不得篱雀蛋色笼屉笼中鸟緑肥作物谩神配舂清清冷冷青树圈识鹊谶沙莽射决审律十八界饰演説的比唱的还好听司隶章他称腆赠伪论乡绅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