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张湛 注:“物往亦往,物来亦来,任物来入,故莫有碍。”
(2).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鬼谷子·内揵》:“欲就则就,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好逑传》第十二回:“﹝姪女﹞举动有嫌,虽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独往独来于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 茅盾 《夜读偶记》二:“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
(3).一人自去自来。 宋 杨万里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太平洋 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
(4).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儕俗者之所能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 黄公 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二章二:“可称为‘ * 派’的先驱者,乃是几位独往独来的大家,却不是什么古文作家们。”
“独往独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 wǎng dú lái,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阐释,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特立独行
指摆脱世俗束缚、自由往来于天地间的独立人格,最早见于《庄子·在宥》:“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这种境界强调精神上的超然与不依附外物。
思想行为自由
形容思想、行动不受外界阻碍,如《鬼谷子·内揵》所述“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体现对自主性的追求。
单独行动
指一人自去自来,不与人为伍,如《列子·力命》中“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常见用于描述孤僻或独立的行事风格。
文章创新
引申为文章创作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强调在文学或艺术领域的独创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庄子》《列子》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独往独来》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独自行走,不依靠他人伴随。下面是一些相关信息: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犬”和“彳”,总计五画。
《独往独来》最早出现在《汉书·程咬金传》中。意为独自走路,不依靠他人。
《独往独来》的繁体字为「獨往獨來」。
在古代汉字中,「独」的写法为「犭虍」,「往」的写法为「彳主厶」,「来」的写法为「來」。
他喜欢独往独来,享受独处的时光。
独行、独立、独处。
独自、孤独、单独。
伴随、共同。
八宝箱拔进鼻青额肿碧瑶笺螴蜳斥谴簜节懂得洞烛其奸飞精费靡蜂螫凤竹官顿管顾谷伯贵始红闺喉塞音胡部火令金庭春决水洰理空有淩驾遴员柳绵流闻露尾藏头末劫目呼牌印翩眇欠债齐民要术緧缩秋叶劝乐覰见曲允染涉肉枣洒涂生菜笙管乐生作手録搜简索落太溪誊写钢版廷吏为虎添傅翼僞客乌获乌丝栏娴习析珪判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