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射决的意思、射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射决的解释

(1).即佩韘。俗称扳指或搬指。《说文·韦部》:“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 段玉裁 注:“即今人之扳指也。”

(2).占候卜筮。 清 钱谦益 《姚处士墓表》:“处士病,自疏其生平时日,以问射决者,其年为 正德 辛未,盖一百十九年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射决"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特指古代射箭时佩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的器具,即现代所称的“扳指”。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 本义与功能:

    • 射箭用具: “射决”专指古代射箭用的扳指(古称“韘”)。其功能是套在射手右手大拇指上,在拉弓弦时保护拇指不被弓弦割伤,同时辅助钩弦、稳定发力,确保开弓动作顺畅有力。
    • 材质与形制: 早期多用象骨、兽骨或皮革制成,后也出现玉质、金属等材质。形制通常为矮筒状,一侧有凹槽或凸起以便钩弦。商周时期遗址(如殷墟)出土的骨质、玉质筒形器即为此物。
  2. 文献依据与词源:

    • 《说文解字》释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韦部》明确记载:“韘,射決也。象骨系,著右巨指。” 这是对“射决”最权威的词典学解释,指出“韘”就是射决,用象骨制成,戴在右手大拇指上。
    • 《诗经》记载: 《诗经·卫风·芄兰》有“童子佩韘”之句,毛传注曰:“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 这里的“韘”即射决,是掌握射箭技能的标志性佩饰。
    • 《仪礼》记载: 《仪礼·士丧礼》中提及“决用正王棘若檡棘”,郑玄注:“决,犹闿也,挟弓以横执弦。” 说明“决”是开弓时横卡在拇指上钩弦的器具。
  3. “决”与“韘”的关系:

    • “决”是“射决”的核心字,本义即为开弓用的扳指。“韘”是“决”的另一种称呼,两者所指为同一器物。《说文解字》以“射決”释“韘”,确立了二者的同义关系。
    • 在古籍中,“决”常作为“韘”的通假字使用。如《礼记·内则》提到“右佩玦、捍、管”,这里的“玦”即通“决”,指射决。
  4. 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 勇武与技能的象征: 如《诗经》所示,佩韘(射决)是男子具备射御之能的标志,象征着勇武、技艺和成年。
    • 礼仪与身份: 在周代礼制中,射礼是重要的礼仪活动,射决作为必备器具,也承载着礼仪功能。玉质射决更是成为贵族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5. 现代理解与延伸:

    • 在现代汉语中,“射决”一词已非常用词汇,主要用于古籍解读、历史研究或描述古代射箭文化时。
    • 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古代射箭用的扳指”这一具体器物及其功能、文化意义展开。

“射决”是一个具有明确实物指向的古汉语词汇,特指古代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的扳指(韘)。它既是实用的射箭工具,也是体现勇武、技能和礼仪的文化符号。其释义主要源自《说文解字》、《诗经》、《仪礼》等古代经典文献及考古发现。

来源参考:

  1. 《说文解字》(汉·许慎) - 对“韘”即“射決”的核心定义。
  2. 故宫博物院官网/相关考古报告 - 关于扳指(韘)的材质、形制及出土文物佐证。
  3. 《诗经·卫风·芄兰》及毛传 - 记载“佩韘”及其象征意义。
  4. 《仪礼·士丧礼》及郑玄注 - 记载“决”的用途及形制描述。
  5. 《礼记·内则》 - 记载佩“玦”(通“决”)的礼仪。

网络扩展解释

“射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指代“佩韘”(扳指)

  1. 基本释义
    射决是古代射箭时佩戴的器具,即“韘”,俗称扳指或搬指,用于扣弦护指。其材质多为象骨或皮革制成,佩戴于右手拇指,防止拉弦时被弓弦割伤。

  2. 文献例证
    《说文·韦部》记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段玉裁注:“即今人之扳指也。”说明该词在汉代已有明确记载,且功能与后世扳指一致。

二、指占卜或决断

  1. 引申含义
    射决还可表示通过占候、卜筮等方式进行决断。例如清代钱谦益在《姚处士墓表》中提及“问射决者”,即通过占卜来推断吉凶或命运。

该词兼具实用工具与抽象决策的双重含义,前者体现古代射箭文化,后者反映占卜传统。现代语境中,“射决”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抱材卑辞重币贝叶篇杯中渌别辨笔诛墨伐城寨吃劲匆冗聪智钉梢顶选访接番纸馚馧过门寒蹇阖第光临河阳钱喉唇隍鹿胡非家范交绡嘉愿荆扉竞选京音大鼓控款蛉川礼失而求诸野龙元麻饼埋骨民听拧成一股旁畔偏枉霹雳大仙强文浉醋浅丈夫倾耸秋毫勿犯融合山魈手指字母送岁邃义韬真天方天翰童奚投词頽坌吞夺外国籍详辨飨禘宵魄小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