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風靡的意思、風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風靡的解释

谓刀风所及。《韩非子·内储说下》:“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髮不断,是臣之一死也。”

1.随风倒伏。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陆旗风靡,水阵云披。”

2.归顺;降伏。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上始闻 禄山 反, 河北 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 ********* 《Bolshevism的胜利》:“二十世纪的世界,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为这种群众运动所风靡。”

3.倾倒;倾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彼 大自在天 、 婆藪天 、 那罗延天 、 佛世 尊者,人皆风靡,祖述其道。” 宋 苏轼 《续丽人行》:“若教回首却嫣然, 阳城 、 下蔡 俱风靡。”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一代喜剧演员 卓别麟 ,他的剧作和表演更是多么风靡了我们这一世代呵!”

4.谓竞相仿效;风行。《新唐书·虞世南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詔。”《明史·赵锦传》:“盖缘权臣行私,将吏风靡,以掊克为务,以营竞为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气力者,时携壶榼作黄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风靡全国的救亡运动的核心,是和当时政府的所谓‘睦邻政策’处于矛盾的地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風靡(fēng mǐ)是汉语中的动词,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像风吹倒草木一样迅速流行、广泛传播,常形容潮流、风尚或人物影响力的迅速扩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源与本义


二、词典释义与用法

  1. 广泛流行

    指某种事物(如思想、潮流、产品)在短时间内被大众接受并传播。

    例:这首歌曲一经发布便風靡全国,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旋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2. 使人倾倒或折服

    形容人物魅力或才华极具影响力,令众人钦佩追随。

    例:唐代诗人李白的洒脱诗风風靡士林,文人竞相效仿。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编。


三、古今用例对比


四、近义词辨析


五、权威引用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6年。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编,2016年。
  4.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5. 《当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6. 《汉语同义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网络扩展解释

“风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fēng mǐ,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面结构与本义


二、词义发展与历史用法

  1. 自然现象描述(早期用法)
    指草木随风倒伏,如南朝沈约《法王寺碑》中“陆旗风靡,水阵云披”,形容军队阵势如草木般整齐倒伏()。

  2. 归顺与降伏(引申义)
    用于描述人心或势力被征服,如《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河北郡县皆风靡”,意为地方迅速归附叛军()。

  3. 倾慕与崇拜(情感层面)
    表达对他人的强烈追随或仰慕,如苏轼《续丽人行》中“阳城、下蔡俱风靡”,暗喻众人为美人倾倒()。

  4. 竞相效仿与广泛流行(现代常用义)
    指事物因符合潮流而迅速传播,如李大钊提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风靡世界”,或现代“某产品风靡一时”( )。


三、现代语境中的用法


四、与其他近义词的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风靡”既保留了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比拟,又融入了社会文化中关于趋势、崇拜与传播的丰富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板板半拉子补填餔餟重影川端康成初叶笪笞大司徒电珠洞壑独步春凤阁风望風信子弗是拱立工细刮地皮光名含容滑柔坚峻戒持禁轩九闳缉熙勘正刻怪恳笃克让克实謰謱联袂而至练祥蛮睫螳轮駡山駡海美阙名家谋攻怕不道陪花辟水犀清浑皁白青楼楚馆穷源竟委屈己三头六证山台折挫神蔡深志説来话长思想上宿嫌淟涊畏讋兀然翔博纤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