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命的意思、祀命的詳細解釋
祀命的解釋
祭祀的命令。《左傳·僖公三十一年》:“ 衛成公 夢 康叔 曰:‘ 相 奪予享。’公命祀 相 。 甯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 杞鄫 何事? 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衛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 、 周公 之命祀,請改祀命。’” 杜預 注:“改祀 相 之命。”
詞語分解
- 祀的解釋 祀 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國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命的解釋 命 ì 動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脈。性命。相依為命。 迷信認為生來就注定的貧富、壽數等:天命。命相(刵 )。命運(.迷信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喻發展變化的趨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專業解析
“祀命”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祀”與“命”的本義及結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
“祀”的本義與核心含義:
- 本義: 指祭祀、祭神、祭祖的活動。《說文解字》釋為:“祀,祭無已也。” 段玉裁注:“析言則祭無已曰祀……統言則祭祀不别也。” 其核心在于通過特定的儀式向神靈或祖先表達敬意、祈求福佑。
- 引申義: 祭祀活動本身也常被用來指代“年歲”(如“十有三祀”即十三年),或泛指與祭祀相關的禮儀、制度。
-
“命”的本義與核心含義:
- 本義: 指命令、指派、差遣。《說文解字》釋為:“命,使也。” 即上級對下級的指示。
- 引申義: 可指天命、命運、生命、任命等含義,其核心在于“發號施令”或“被賦予的指令/定數”。
-
“祀命”的合成含義:
将“祀”與“命”結合,“祀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緊密相關的含義:
- 祭祀之命 / 關于祭祀的命令: 這是最直接的含義。指君王、朝廷或宗族首領下達的關于舉行祭祀活動的指令、安排或規定。它涉及祭祀的時間、地點、對象、禮儀、供品、主祭者等具體事宜。在古代社會,祭祀是國家大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相關的命令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和重要性。
- 祭祀與政令的結合 / 神權政令: 更深一層,“祀命”體現了古代“神權政治”或“政教合一”的思想。君王(天子)的統治權被認為受命于天(天命),祭祀是溝通天人、彰顯天命的重要方式。因此,“祀命”有時也隱含着一種神聖的、源于天意的命令或安排,将世俗的政令與神聖的祭祀活動聯繫起來,強調其合法性和不可違抗性。
“祀命”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關于祭祀活動的命令或安排,特指由最高權威(如君王、朝廷、宗族首領)下達的、具有神聖性和強制性的祭祀指令。它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中祭祀活動的重要地位及其與政治權力的緊密聯繫。
來源說明: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許慎撰,段玉裁注)等權威辭書對“祀”、“命”及複合詞的解釋,并結合古代文獻(如《周禮》、《左傳》等)中體現的祭祀文化背景進行綜合闡釋。
- 由于“祀命”在現代漢語中非常罕見,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古籍中,其解釋依賴于對古代漢語詞彙和文化的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祀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祀命(拼音:sì mìng)指祭祀的命令,即古代君主或宗族首領下達的關于祭祀活動的指令。該詞由“祀”(祭祀)和“命”(命令)組合而成,強調祭祀行為的權威性和規範性。
2.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一年》的記載:
衛成公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
此處描述衛成公因夢境欲祭祀“相”,但甯武子以“不合禮制”為由反對,最終建議修改祭祀命令。
3.字義拆解
- 祀:本義為祭祀,如祭天、祭祖;殷商時期也指代“年”(如“十有三祀”)。
- 命:原指生命、命運,引申為上級對下級的指令,如“天命”“王命”。
4.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先秦文獻中,特指與祭祀相關的官方指令,強調對傳統禮制的遵循。例如《左傳》中通過“祀命”一詞,反映周代祭祀活動的規範性和等級性。
5.相關争議
在《左傳》案例中,甯武子反對衛成公的“祀命”,因“相”非衛國祖先,祭祀對象需符合宗法制度。這體現了古代祭祀文化中“非其族類,不歆其祀”的原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谷王白頭偕老寶勝表甥鼻吹幨帷朝生暮落花絺衣傳輸賜光辭意盜庚燈灺點存掉搶貂袖堤川二氧化碳風态墳山撫徕關柝顧反楗骨交織咭啈金杓開口銷看押樂豈瞭眊陵遲流浪兒棉網冥觀模効南川旁施蟠固配鹽幽菽撲噜钤印橋堍請愆瓊翰人造棉三倫少息殺一利百聲咳升曦十個光棍九個倔庶頑酸母條幹通悟望視晚照危亡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