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敛籴的意思、敛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敛籴的解释

古指国家以官价买卖粮食。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诗:“前时捧牒来 潁上 ,谨视敛糴讥姦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敛籴”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合成词,其含义需拆分解析:

  1. 敛(liǎn):本义为“收集、收聚”,《说文解字》释作“收也”,后引申为征收赋税或管理财物的行为,如《周礼》中“敛财”指征收赋税。
  2. 籴(dí):专指“买入粮食”,《广雅》注“籴,市谷也”,与“粜”(卖出粮食)相对,如《汉书·食货志》记载“谷贱时增价而籴”。

综合释义: “敛籴”指古代官府通过强制或调控手段集中收购粮食的行为,多见于灾荒时期或备战储粮。例如宋代推行“常平仓”制度,官府在丰年低价敛籴、灾年开仓平粜,以调节粮价(参考来源:《宋史·食货志》)。该词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对粮食管理的政策性干预。

文献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敛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国家通过官方定价进行粮食买卖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敛籴”指古代政府以官方定价收购粮食,属于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一。这一行为既可能是为稳定粮价,也可能是为储备物资或赈灾。

  2. 词语结构分析

    • “敛”:本义为收集、征收,如“敛财”“敛赋”。
    • “籴”(dí):意为买入粮食,与“粜”(tiào,卖出粮食)相对。
      组合后,“敛籴”特指政府主导的粮食收购行为。
  3. 历史背景与文献引证
    该词可见于宋代文献,例如韩维的诗句:“前时捧牒来颍上,谨视敛籴讥奸讹”,反映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监管,以及对不法商贩的整治。

  4. 背景意义
    敛籴属于古代“常平仓”制度的一部分,通过官价干预平衡市场供需,尤其在灾荒时期可抑制粮价暴涨,维护社会稳定。

提示:因相关网页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宋史·食货志》等史料进一步考证具体实施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上百八真珠百载树人长烟茬子逞剑垂宪春律刺芒盗课达巷狄山儿稚法皇锋不可当風靡分命高山峻岭格除给以归去来兮刿心怵目过轨黑管谎汉子皇孙车驾牌机行积延蠲化剧语抗脚露盘马侩呢绒蓬居匍匐而行迁业乔材勤悴穷巷陋室却敌絇履软缠烧田神盖生隙笙咽升越衰世蜀布水沫泰靡讨本田佃听伺乡导狭迫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