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蝗的幼虫。《后汉书·陈忠传》:“ 兖 豫 蝗蝝滋生, 荆 扬 稻收俭薄。” 李贤 注:“蝝,螽子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何敞 , 吴郡 人。少好道艺,隐居。里以大旱,民物憔悴,太守 庆洪 遣户曹掾致謁,奉印綬,烦守 无锡 。 敞 不受。退,叹而言曰:‘郡界有灾,安能得怀道。’因跋涉之县,驻明星屋中。蝗蝝消死, 敞 即遁去。”
“蝗蝝”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用于指代蝗虫的幼虫,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代虫害治理案例,可参考《后汉书》《搜神记》等古籍原文。
蝗蝝(huáng làng)是一个表示“蝗虫”的词汇,它指的是一种昆虫类的有翅膀的害虫。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蝗蝝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蝗蝝的拆分部首是虫字旁,表示与虫相关,而蝗蝝的总笔画数为19。
蝗蝝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形容蝗虫的繁衍。在中国古代经常出现蝗虫成灾的情况,所以蝗蝝这个词逐渐形成并广泛使用。
蝗蝝的繁体字是「蝺蝘」。
在古时候,蝗蝝的写法稍有不同,一种常见的古代汉字写法是「蝏蝄」。
他们的庄稼被蝗蝝吃光了。
蝗蝝相关的组词有:蝗灾、蝗害、蝗虫等。
和蝗蝝近义的词有:蚂蚱、飞蝗、蓟蝗等。
和蝗蝝相反的词有:昆虫防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