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骸骨的意思、骸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骸骨的解釋

(1) [human bones] 屍骸之骨

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勝數。——《史記·淮陰侯列傳》

(2) 又指身體。舊稱一身為上盡事,故辭官稱乞骸骨

詳細解釋

(1).屍骨。《呂氏春秋·禁塞》:“故暴骸骨無量數,為京丘若山陵。”《太平廣記》卷一六○引 唐 無名氏《異聞錄·秀師言記》:“死後乞九郎作窣堵坡(梵語浮圖)於此,為小師藏骸骨之所。” 清 唐甄 《潛書·任相》:“奈何身死之後,憾及骸骨,曾不得比於狗馬,此良臣謀士所為望國門而卻步者也!” 殷夫 《孩兒塔上剝蝕的題記》:“現在時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于是,我想把這些病弱的骸骨送進‘孩兒塔’去。因為孩兒塔是我故鄉義冢地中專給人抛投死兒的所在。”

(2).指身體。《史記·項羽本紀》:“ 範增 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宋 範成大 《吳船錄》卷下:“然餘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 陳衍 《元詩紀事·陳元旦》:“﹝《南翁夢録》雲﹞ 元旦 上書,不報,乃乞骸骨而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骸骨”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本義指屍骨 指人或動物死亡後遺留的骨骼,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考古語境。例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父子暴骸骨于中野”,《呂氏春秋》提及“暴骸骨無量數”。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描述出土的古代屍骨或自然暴露的骨骼。

  2. 古代引申為身體代稱 古代官員以“乞骸骨”作為辭官隱退的委婉說法,意為請求君主允許自己退休以保全身體歸鄉。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範增言“願賜骸骨歸卒伍”,《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也出現類似用法。

該詞在日語中同樣指骨骼(如“骸骨を乞う”對應中文“乞骸骨”),并衍生出骷髅形象的文化含義。現代漢語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與“骨骼”等醫學術語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骸骨的意思

《骸骨》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人或動物在死亡後所剩下的骨頭。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骸字的部首是骨,由16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骸骨》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屬于漢字詞彙。在繁體字中,骸字的寫法為「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骸字的寫法稍有不同,通常為「骸」加上「骨」的旁字。

例句

1. 他在沙漠中發現了古代文明的骸骨。

2. 這座古老的廟宇保存着許多神秘的骸骨。

組詞

1. 骷髅:指無皮肉的骨頭。

2. 軀殼:指人或動物的屍體。

3. 白骨:指沒有遭到埋葬和腐爛的骨頭。

近義詞

屍骨、遺骸、屍骸

反義詞

生肌肉、活猛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