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百姓。《逸周書·武寤》:“王赫奮烈,八方鹹發,高城若地,商庶若化。”
“商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來理解:
“商庶”指代百姓或民衆,屬于古代文獻中對普通人群的統稱。該詞最早見于《逸周書·武寤》:“王赫奮烈,八方鹹發,高城若地,商庶若化”(),描述周武王征伐商纣時百姓歸附的情景。
“商”的涵義
在“商庶”中,“商”并非指朝代或商業,而是與“庶”組合後形成複合詞,共同表達“衆多民衆”之意()。單字“商”的其他常見義項包括:
“庶”的涵義
原義為衆多、平民,如《說文解字》釋為“屋下衆也”,常與“民”連用(如“庶民”),表示非貴族階層()。
《逸周書》中“商庶若化”一句,形容百姓如同受到教化般歸順,體現了該詞在先秦文獻中的典型用法()。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商庶”,但可通過《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查閱其曆史語義。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民衆”“百姓”等現代詞彙。
《商庶》是一個成語,意為商賈繁盛、貿易興旺的樣子。它形容商業繁榮、市場繁忙之景象。
《商庶》由兩個部首組成:商(cháng)和庶(shù)。
商的筆畫數為5,庶的筆畫數為11。
《商庶》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商代是我國曆史上的朝代之一,也是商業活動和市場交易開始興起的時期。庶代表世間衆多、廣泛的含義。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商庶》這個成語,用以形容商業發達、經濟興盛之景象。
《商庶》的繁體字為「商庶」。
古時候的《商庶》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在意義上并無差異。
1. 這個城市的商業非常繁榮,真是一片商庶之地。
2. 這個市場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正是商庶之景。
商家、商議、商旅、庶務、庶幾等。
商機、興盛、繁榮、繁忙。
荒蕪、蕭條、冷清、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