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绶的意思、結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绶的解釋

佩系印绶。謂出仕為官。《漢書·蕭育傳》:“﹝ 蕭育 ﹞少與 陳鹹 、 朱博 為友,著聞當世。往者有 王陽 、 貢公 ,故 長安 語曰:‘ 蕭 朱 結綬, 王 貢 彈冠’,言其相薦達也。” 唐 皇甫冉 《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我來結綬未經秋,已厭微官憶舊遊。” 明 梁辰魚 《浣紗記·不允》:“結綬 金馬 庭,高議 雲臺 上。” ********* 《自漢臯至辰陽流亡途中口占》:“豈為行吟來 楚 澤,終期結綬到南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結绶,漢語詞彙,本義指系結印绶,是古代官員就職的禮儀象征。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結绶”指佩系印绶,表示出仕為官。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蕭育傳》:“蕭育字次君,少與陳鹹、朱博為友,著聞當世……三人相與結绶,為至交。”其中“結绶”即指友人共同出仕。

在詞義演變中,“結绶”延伸出兩種内涵:其一特指漢代官員授職時佩戴不同顔色的絲帶,如《後漢書·輿服志》載“諸侯王赤绶,公侯将軍紫绶”,以绶帶顔色區分品級;其二被文人用作仕途的代稱,如陶淵明《飲酒》詩“結绶生纏牽,彈冠去埃塵”,即以“結绶”喻指官場束縛。

現代漢語中,“結绶”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和文學創作領域。如《辭源》釋義強調其“古代仕宦者佩印時系绶于腰”的儀式性特征,而《中國官制大辭典》則将其納入古代職官制度術語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結绶”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佩系印绶,即出仕為官。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結绶”字面意為系上印绶(官員佩戴的絲帶),象征開始擔任官職。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士人正式進入仕途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1. 《漢書·蕭育傳》:記載“蕭朱結绶,王貢彈冠”,指蕭育與友人朱博結绶為官,王吉(字子陽)與貢禹互相舉薦出仕的典故。
  2. 左思《招隱詩》:“結绶生纏牽,彈冠去埃塵”,以“結绶”與“彈冠”對比,表達對官場束縛的感慨。

三、用法與例句

四、相關詞彙

五、延伸意義

“結绶”不僅指官職本身,還隱含着士人對功名的追求與官場現實的複雜态度,常見于詩詞中以表達仕途中的牽絆或感慨。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文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紀幫主背城借一背鬥刺奸大肆電露墩子武生遏折粉壁芬郁伏虎林夫子兵蓋面光光蕩蕩矔習歸雁海立雲垂寒螀紅葩黃鳝話語權會同館濩落火上弄冰火燭今不如昔禁奈扃幂箕濮情基音恐逼涼飙立勳龍章麟角民辦公助弄瓦之喜盼盼僻陬剖決如流鋪敷缺水蛆皮三竿三秋生人氣適襯疏絕思土特産同靴銅磚違阻文言文誣慢鰞鱡橡膠樹笑恰曉說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