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賢的意思、七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賢的解釋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鹹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内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範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後漢書·袁闳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别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禀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遊三點外,争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是沒争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曆史人物、佛教術語及泛指賢人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曆史人物中的“七賢”

  1. 魏晉竹林七賢
    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七位名士。他們因常聚于竹林中飲酒論道、縱歌自適而得名,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分為兩派:

    • 老莊派:嵇康、阮籍、劉伶、阮鹹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對禮法束縛。
    • 儒道融合派:山濤、王戎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
      成員中,嵇康以音樂才華和《廣陵散》聞名,阮籍以《詠懷詩》著稱,劉伶則以嗜酒放達聞名。
  2. 東漢七賢
    指袁秘、封觀、陳端、範仲禮、劉偉德、丁子嗣、張仲然七人。他們因抗擊黃巾軍時舍身護主,被朝廷追封為“七賢”。


二、佛教中的“七賢”

佛教将修行階次或賢人群體稱為“七賢”,分為兩類:


三、泛指七位賢人

“七賢”也可泛稱七位才德出衆者。例如,唐代詩人常以“七賢”代指隱逸高士群體。


“七賢”的核心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最著名的“竹林七賢”代表了魏晉時期文人的精神追求,而佛教術語中的“七賢”則與修行階次相關。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或宗教内涵,可參考《晉書》《後漢書》及佛教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賢》的意思

《七賢》是指古代中國的七位名士,他們以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華和深刻的思想哲理而聞名于世。這七位賢人分别是:荀子、孟子、孔子、莊子、老子、韓非子和墨子。他們被後人尊稱為七賢,代表了古代中國聖賢思想的典範。

《七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賢》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七賢》的來源

《七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這本著名的曆史小說中。小說中将荀彧、荀攸、周瑜、程普、劉備、關羽、張飛列為七賢,并描述了他們聰明智慧、足智多謀的形象。

《七賢》的繁體字

《七賢》這個詞的繁體字為「七賢」。

古時候《七賢》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中,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七賢》之中的字在古代常采用其他寫法,如:

《七賢》的例句

下面是一個使用《七賢》這個詞的例句:

古代中國儒家學派非常崇拜《七賢》,他們的思想和教導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組詞

與《七賢》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七賢》相關的近義詞有「七聖」,反義詞可以是「愚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