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的意思、不丹的詳細解釋
不丹的解釋
[Bhutan] 亞洲喜馬拉雅山東段王國。北與中國接壤,南與印度交界。面積47000平方公裡。人口1442000(1990年)。首都廷布
詳細解釋
南亞内陸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面積46萬平方千米。人口60萬(1991年)。首都廷布。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旅遊業和郵票出售已成為外彙收入主要來源。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丹的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朱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顆粒狀或************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不丹”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多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名稱
- 梵語來源
名稱源自梵語“भोट-अन्त”(Bhot-anta),意為“吐蕃的邊陲”,反映其曆史上位于吐蕃(西藏)文化圈的最南端。
- 藏語别稱
不丹人自稱“主克域”(Druk Yul),即“雷龍之地”,因當地多雷暴天氣,龍被視為國家象征。
二、地理與曆史
- 地理位置
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北鄰中國西藏,南接印度,為内陸國,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落差顯著(97米至7000米以上)。
- 曆史沿革
7世紀屬吐蕃王朝,9世紀後逐漸獨立,18世紀遭英國入侵,1907年建立王國。曆史上曾為中國藩屬,後因晚清衰落脫離聯繫。
三、文化與象征
- 宗教影響
佛教為國教,全國有2000餘座寺廟,宗教與生活緊密相連,藏文化對其影響深遠。
- 國家象征
國旗以龍為核心圖案,象征權力與神聖,國徽、貨币等均體現對龍的崇拜,故别稱“神龍之國”。
四、其他釋義辨析
部分漢語詞典(如、13)提到“不丹”有“不穩定”的引申義,但此解釋與主流地理、曆史背景無關,可能為誤傳或特定語境下的罕見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丹的行政區劃、經濟等内容,可參考來源網頁(如、7、9)。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丹是一個國家的名稱,位于南亞喜馬拉雅山脈的東部。不丹意味着“雷龍的土地”,其中“不”一詞表示“雷龍”,“丹”表示“土地”。現在我們來拆解一下不丹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分别是“一”和“一”,表示“雷龍”的字形;筆畫數為9畫。不丹一詞的來源有待進一步調查,但據說與該國國王命名有關。
關于不丹這個詞的繁體字,可能是“不丹”這兩個字以繁體形式書寫,字形保持不變,隻是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具體的漢字寫法我目前無法确定。
以下是一個關于不丹的例句:“我很想去探索不丹這個神秘的國度。”
關于不丹的組詞,我們可以使用其他的國名和形容詞進行組合,比如“不丹國際”、“不丹美食”等等。
近義詞可以包括“雷龍之國”、“雲中仙境”,這些詞語用來形容不丹這個國家。
反義詞可能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因為不丹是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和風景的國家。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