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顔的意思、冒顔的詳細解釋
冒顔的解釋
犯顔,冒犯尊者。《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辭旨淺末,不足采覽;貴露下情,冒顔以聞。” 李善 注引《漢書音義》:“ 張晏 曰:‘人臣上書,當昧犯死罪而言也。’”
詞語分解
- 冒的解釋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煙(.煙往上升;.發怒)。冒汗。冒尖。 不顧(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等),頂着:冒雨。冒險。冒死。 不加小心,魯莽,沖撞:冒失。冒昧。冒進(不顧具體條件,急躁進行)。 用假的充當真
- 顔的解釋 顔 (顔) á 面容,臉色,臉面:容顔。開顔。顔面。顔色。笑逐顔開。鶴發童顔。 色彩:顔料。五顔六色。 姓。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冒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理解:
1.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冒”(冒犯、冒險)和“顔”(顔面、尊者)組成。
- 核心含義:指冒犯尊者的顔面,尤其用于古代臣子進谏時不顧觸怒君主或上級的風險。
2.詳細解析
- 古代用法:源自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中的“冒顔以聞”,李善注解引張晏之言,指臣子進言時“昧犯死罪”的勇氣,強調對尊者的冒犯。
- 現代延伸: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擴展為“不顧顔面、體面地行動”,可能受字面影響衍生,但此解釋權威性較低。
3.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場景,如直言進谏。
- 現代語境:若采用“不顧顔面”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避免與古義混淆。
4.注意事項
- 權威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漢典)均指向“冒犯尊者”,而低權威來源存在延伸釋義,建議優先參考經典文獻用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原文或漢代注釋文獻,以确認曆史語境中的具體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冒顔的意思
冒顔(mào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不顧面子、臉皮厚,指的是一個人做事不拘小節,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評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冒顔由兩部分組成:冃(冂)部和頁部。冃(冂)部表示蓋在上面的意思,頁部表示人的面貌。
冒顔的總筆畫數為10筆。
來源
冒顔的發音來源于古代口語,意為冒犯、無禮。
繁體
冒顔的繁體字為「冒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冒顔的寫法多種多樣。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冒顔的寫法為「冃顏」。
例句
1. 他對待領導總是冒顔,從不避諱。
2. 盡管他冒顔對待問題,卻能取得許多成就。
組詞
冒犯、面子、厚顔無恥、不拘小節
近義詞
不知羞恥、不害臊、不顧一切
反義詞
顧慮、介意、拘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