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顔的意思、冒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顔的解釋

犯顔,冒犯尊者。《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辭旨淺末,不足采覽;貴露下情,冒顔以聞。” 李善 注引《漢書音義》:“ 張晏 曰:‘人臣上書,當昧犯死罪而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冒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指不顧及(他人的)情面或尊嚴,冒昧地行事或進言,帶有謙卑或冒犯的雙重色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分解

    • 本義為“覆蓋”,引申為“不顧”“冒犯”“貿然”。
    • 如《說文解字》:“冒,蒙而前也”,強調頂着風險或阻力行動。
    •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
    • 本義指“額頭”,後擴展為“面容”“體面”“尊嚴”。
    • 如《廣雅·釋親》:“顔,額也”,後引申為情面、顔面。
    •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合成義:

“冒顔”即“冒犯他人顔面”,指在明知可能觸犯對方尊嚴的情況下仍堅持行動,常用于自謙或描述失禮行為。


二、典型用例與語境

  1. 謙辭語境

    • 古代臣子或下屬進谏時自稱“冒顔”,表敬畏與謙卑。
    • 例:《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臣雖冒顔逞志,猶不免于戾。”

      (意為:臣雖冒昧進言,仍難免獲罪。)

    • 來源:《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
  2. 冒犯性行為

    • 指不顧情面、魯莽沖撞他人尊嚴。
    • 例:明代《醒世恒言》:“不敢冒顔相懇,但求略賜一茶。”

      (此處“冒顔”暗含“厚着臉皮請求”之意。)

    •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近義詞辨析

詞彙 含義 差異點
冒顔 不顧情面,謙卑或冒犯 強調“顔面”的沖突性
冒昧 輕率莽撞(側重行為) 不特指尊嚴關系
唐突 突然沖撞,失禮(結果導向) 更重行為後果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多出現于仿古文體或成語研究。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
  4.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注:因古籍類工具書無直接線上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冒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理解:

1.基本釋義

2.詳細解析

3.使用場景

4.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原文或漢代注釋文獻,以确認曆史語境中的具體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白廳本元比較級讒訾傳谕辭采雌守甸役地波鼎邑噩兆鬲絕鈎盤光觌寒栗寒氣郊壘皎亮掎裳連袂街溜子津堠就佃居居渴切拉呱掠笞連伍流言混話亂源掠美市恩闾陌忙碌門齒男花鬧騰噴霧坡仙情累人生汝墳饊子剡溪藤燒槽受禅台稅外方圓書招四棱私取唐中天則條疏銅爵樓退衙忘記亡人無射相際纖纖笑語指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