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部的意思、禮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部的解釋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

詳細解釋

官署名。本為 西漢 時尚書的客曹。 三國 魏 時有祠部, 北魏 有儀曹, 北周 始稱禮部。 隋 唐 以後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職掌,管理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事之政令,長官為禮部尚書。曆代相沿不改。 清 末廢部,改設典禮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機構之一,其職能和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曆史沿革

  1. 起源:西漢時期設尚書客曹,三國魏改稱祠部,北魏設儀曹,至北周始正式定名“禮部”。
  2. 六部确立:隋唐時期成為六部之一,隸屬尚書省;元代改屬中書省,明清時期為獨立機構,直接聽命于皇帝。
  3. 廢止:清末廢除禮部,改設典禮院。

二、核心職能

禮部掌管國家與“禮”相關的五大領域:

  1. 禮儀制度:制定并監督吉禮(祭祀)、嘉禮(慶典)、軍禮(軍事儀式)、賓禮(外交接待)、兇禮(喪葬)等五禮。
  2. 教育與科舉:主管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人才選拔。
  3. 祭祀與宗教:負責皇家祭祀、宗廟管理及宗教事務。
  4. 外交事務:接待藩屬國及外國使節,處理朝貢事宜。
  5. 文化意識形态:通過禮法維護皇權神聖性與社會秩序,推行儒家治國理念。

三、組織結構(以明清為例)

禮部下設四司分管具體事務:

四、地位與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職能差異或典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漢典、查字典等)的詳細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部的意思

禮部(lǐ bù)是指政府中負責禮儀事宜的部門。在古代中國,禮部是皇帝朝廷的重要機構,負責管理宮廷儀式、禮節規範、官員晉升等事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禮部的部首是示字旁(礻),拆分之後的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禮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禮》和《儀禮》。在繁體中,禮部的寫法為禮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禮部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先秦時期的古漢字中,禮部的寫法可能是識部或是禮部。

例句

在中國的古代,禮部的官員非常重要,他們負責管理皇帝的禮儀事務。

組詞

禮節、官署、行政、機構、儀式

近義詞

禮官、禮房、禮部尚書

反義詞

非禮、亂禮、失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