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尾的意思、蠱尾的詳細解釋
蠱尾的解釋
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南十裡,曰 蠱尾之山 ,多礪石赤銅, 龍餘之水 出焉,而東南流注於 洛 。”
詞語分解
- 蠱的解釋 蠱 (蠱) ǔ 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專用來害人:蠱惑。 人腹中的寄生蟲。 毒害人之物:蠱毒。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尾的解釋 尾 ě 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鳥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聲。尾骨。尾燈。尾數。尾音。結尾。掃尾。虎頭蛇尾。 在後面跟:尾隨。尾追。 量詞,指魚:三尾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頭
專業解析
由于“蠱尾”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且權威詞典中未見直接收錄該詞條,其釋義需結合“蠱”與“尾”的核心含義進行專業分析,并參考古籍中的相關用法。以下是基于漢語語文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
蠱(gǔ)
- 本義:指人工培育的毒蟲。《說文解字·蟲部》:“蠱,腹中蟲也。從蟲,從皿。”段玉裁注:“以皿盛蟲,使人腹病。”即古人将多種毒蟲置于器皿中互相吞噬,存活者稱為“蠱”,可用于巫術或毒害他人 。
- 引申義:
- 惑亂、誘惑:如《左傳·昭公元年》“女惑男謂之蠱”。
- 疾病象征:中醫指由寄生蟲或邪毒引發的病症(如“蠱脹”)。
-
尾(wěi)
- 本義:動物軀幹末端部分。《說文解字·尾部》:“尾,微也。從到毛在屍後。”指脊椎動物身體末端的附屬器官 。
- 引申義:
- 末端、末尾:如“船尾”“年尾”。
- 跟隨:如“尾隨”。
二、“蠱尾”的複合含義
“蠱尾”為偏正結構名詞,其含義需分兩層解讀:
-
字面指代:
指蠱蟲的尾部。古代文獻中雖無直接用例,但可據構詞法推斷其指毒蟲的尾部器官,可能關聯蠱蟲的毒性部位(如蠍尾、蜂尾等具攻擊性的生物特征)。
-
文化象征:
在巫蠱文化中,“蠱尾”可能隱喻蠱毒力量的終結或殘餘部分。例如:
- 《本草綱目·蟲部》提及蠱蟲“頭尾具毒”,尾部常為毒腺所在 。
- 民俗傳說中,蠱蟲的尾部被視為施法媒介(如制蠱時需保留尾部以操控毒性)。
三、使用注意
“蠱尾”屬生僻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若見于文本,通常出現在:
- 古籍考釋:如明清志怪小說中或描述巫蠱儀式時。
- 方言殘留:部分南方方言可能保留類似詞彙(需田野調查佐證)。
建議讀者在學術研究或古籍閱讀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避免望文生義。
參考資料: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蠱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成語含義(常用義)
基本解釋:指事情發展到最後階段,陷入無法挽回的糟糕結局。
來源:源自古代“蠱術”傳說。蠱術通過将毒蟲置于器皿中互相殘殺,最終存活者為“蠱”,象征邪惡力量。因此“蠱尾”比喻事物如被蠱毒侵蝕般走向衰敗。
用法:多用于描述局勢惡化、難以補救的情況,例如:“公司經營不善,如今已是蠱尾之勢。”
二、山名(古籍記載)
出處:見于《山海經·中山經》,記載“蠱尾之山”為一座産砺石、赤銅的山脈,龍馀水發源于此,向東南流入洛水。
特點:
- 地理位置:位于古代中原東南方向。
- 資源:富含磨刀石和銅礦。
- 現代使用:此含義極少見于現代語境,多作為文獻研究中的專有名詞。
綜合說明
- 優先含義:日常使用中,“蠱尾”主要指代事物衰敗的結局,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成語用法。
- 生僻含義:若涉及古籍或地理考據,則可能指向《山海經》中的山名。
别人正在浏覽...
八綱百驷便假饒不巧钗佩毚毫懲戒麤劣倒落電石點灼東撈西摸短噸嘟念輀輶鳳襖副經理高節高唐共理官樣蝦蟆泉河流箭籌寄父盡家金絲猿開爾文電橋開說肯心磕喳龍袍蒌藤邏袖玫瑰餅僻典仆子強幹弱枝确固裙帶官扔掉掃滌賞會舍己就人生恩生銅深淺適曆貼席投瓊團結推筴拖泥帶水圖章外按完安翫華纨牛無有绡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