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童仆之稱。 唐 李商隱 《雜篡》:“僕子著鞋襪,衣服寬長,失僕子體。”
(2).稱愚人。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今 廣信 謂愚人為僕子,亦猶言腐儒也。”
“仆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童仆之稱
指舊時供人役使的未成年仆人。例如唐代李商隱在《雜纂》中提到:“僕子著鞋襪,衣服寬長,失僕子體”,強調童仆着裝需符合身份。
稱愚人
用于形容愚笨或見識淺薄的人。章炳麟在《新方言·釋言》中記載:“今廣信謂愚人為僕子,亦猶言腐儒也”,将“仆子”與迂腐的讀書人類比。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方言用例,可參考《雜纂》《新方言》等古籍,或查閱方言研究資料。
仆子是漢字中的一個詞彙,它有着多重含義和用途。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仆子的拆分部首是亻,表示人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五畫。
仆子最早來源于古代漢字,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之中。繁體字為僕子。
在古時候,仆子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仆字寫作「甫」加上「子」,表示出仆人的意思。
1. 家中的仆子負責照顧一切家務。
2. 他是我的忠實仆子,永遠聽從我的吩咐。
仆人、仆從、仆役、仆至。
傭人、奴才。
主人、雇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