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稱“雙臂電橋”。測量01歐姆以下低電阻的直流電橋。圖中r是跨線電阻(包括rx、rs兩電阻器間的接線電阻、接觸電阻及内部連接線電阻),rs是标準電阻。當調節r1、r2、r3、r4和rs使橋路中無電流(即靈敏電流計g的指針不偏轉)時,将有下列平衡條件成立:r1r2=r3r4和rx=r1r2rs。rx的計算式與r無關,從而可減小接線電阻和接觸電阻所産生的誤差。
開爾文電橋(Kelvin Bridge),也稱為湯姆孫電橋(Thomson Bridge),是一種用于精确測量低電阻的直流電橋電路。它是惠斯通電橋(Wheatstone Bridge)的改進形式,專門設計用于消除連接導線電阻和接觸電阻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因此在測量毫歐姆(mΩ)級别的電阻時具有很高的精度。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核心目的與設計背景
關鍵結構與工作原理
Rx = Rs * (R1 / R2)
前提是 R1/R2 = R3/R4。這個公式與惠斯通電橋形式相同,但關鍵在于開爾文電橋的結構使得這個公式在測量低電阻時依然精确成立,不受引線電阻影響。
主要應用領域
核心優勢
開爾文電橋是一種基于四端測量法的精密直流電阻測量電路,通過獨特的雙電橋結構設計,有效克服了導線和接觸電阻對低值電阻測量的幹擾,從而實現了對毫歐姆及以下級别電阻的高精度測量。它在電氣工程、材料科學和電子制造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來源說明: 由于當前未能檢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如《辭海》網絡版、國學大師等)包含“開爾文電橋”的詳細詞條,以上解釋主要基于電學測量技術、電路原理的通用知識進行撰寫。其核心原理和定義在電氣工程标準教材和專業文獻中有廣泛闡述。若需最權威的詞典定義,建議查閱專業電氣工程詞典或相關國家标準文件。
開爾文電橋(Kelvin Bridge),又稱雙臂電橋,是一種用于精确測量低電阻(通常小于1歐姆)的直流電橋裝置,由英國物理學家威廉·湯姆森(即開爾文勳爵)于19世紀發明。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結構
開爾文電橋采用四線制測量法,通過分離電流激勵端和電壓檢測端,有效消除導線電阻和接觸電阻對測量的影響。其核心結構包括兩組并聯的電阻橋臂((R_1/R_2)和(R_3/R_4))、待測電阻(R_x)、标準電阻(R_s)及跨線電阻(r)。
平衡條件
當電橋平衡時(靈敏電流計無電流通過),滿足以下公式:
$$
frac{R_1}{R_2} = frac{R_3}{R_4} quad text{且} quad R_x = frac{R_1}{R_2} R_s
$$
這一條件通過調整已知電阻實現,從而精确計算(R_x)的值。
特性 | 開爾文電橋 | 惠斯通電橋 |
---|---|---|
測量範圍 | 低電阻(10⁻³~1Ω) | 中高電阻(1~10⁶Ω) |
結構 | 雙臂四線制 | 單臂兩線制 |
適用場景 | 含電感/電容的複雜電路 | 普通電阻測量 |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公式推導,可參考電橋測量相關專業文獻或實驗手冊。
百煉刀伴食中書卑意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敝帷不棄補官漕闱饞蟲逞怒尺口遄疾楮生醋妒笛律豆渣阏密厄狹繁靡豐骨風月債幅練胳膊擰不過大腿挂瓢牿害股民鴻稀鱗絶花煙間簡禦假熱佯親浸灌酒媪勘破虧負淚巴沙量才昧蔽鳥啭颞顬棋楠香青陽腔耆哲取憐塞塵沙村上升深恩繩案申明逝邁手指頭肚兒頌禮隨丁桃僵李代剸繁決劇網巾溫順誣绐仙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