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家的式樣;富麗典雅、精緻時新的式樣。 宋 陸遊 《試茶》詩:“銀瓶銅碾俱官樣,恨欠纖纖為捧甌。” 元 睢玄明 《耍孩兒·詠西湖》套曲:“排菓桌隨時置,有百十等異名按酒,數千般官樣茶食。”
(2).堂皇典雅;大方。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 王安國 常語餘曰:‘文章格調,須是官樣。’豈 安國 言官樣,亦謂有館閣氣耶?”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這種粽子也并不怎麼好吃,可是它潔白,嬌小,擺在彩色美麗的盤子裡顯着非常的官樣。”
(3).官僚氣派。 元 孫鳳洲 《贈歐陽圭齋》詩:“ 圭齋 還是舊 圭齋 ,不帶些兒官樣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門前車馬鬧如雷。”
(4).借指黃色菊花。 宋 陳師道 《臨江仙·送疊羅菊與趙使君》詞:“官樣初黃過閏九,鮮妍時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闌。”參見“ 官樣黃 ”。
“官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官家式樣
指官方或富麗典雅的樣式,常用于形容物品設計符合官方标準或精緻時新。例如宋代陸遊詩句“銀瓶銅碾俱官樣”,即指茶具符合宮廷式樣。
補充:元代睢玄明在描寫茶點時也提到“數千般官樣茶食”,強調其精緻考究。
堂皇典雅
形容文章或儀态大方莊重。宋代吳處厚《青箱雜記》記載,王安國曾言“文章格調須是官樣”,指文章需有館閣體的典雅氣韻。
官僚氣派
多含貶義,指擺架子、裝腔作勢的作風。如元代孫鳳洲詩句“不帶些兒官樣回”,諷刺官員故作姿态。現代常以“官樣文章”形容形式主義、空洞的公文。
借指黃色菊花
這一義項較少見,源自黃庭堅詩句“香蜜染成官樣黃”,以“官樣黃”描述菊花的顔色。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與古詩文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官樣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意為官場上的典型樣子或典型形式。
官樣的拆分部首是宀(宀是“宇”字的變體,表示與房屋有關的含義)和頁(示意文書或文化的含義),所以官樣的字義與官場和文書有關。
官樣的筆畫數目為11筆,具體的寫法為:豎撇撇橫、豎直提、撇點、豎橫橫豎、撇點點、橫。
官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官場風貌。這個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官員們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典型模式,包括他們的言行舉止、決策方式、政績等方面的特點。
官樣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官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官樣的寫法有些許不同。例如,秦代的文字寫法為:“宀示義旦方”,而在漢代的寫法中變為了:“宀頁亞公”。
以下是一些關于官樣的例句:
1. 他的行動完全按照官樣進行。
2. 這個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官樣一模一樣。
3. 這個政府的決策總是充滿官樣。
一些與官樣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官樣文章
2. 官樣言行
3. 官樣模式
官樣的近義詞是:
1. 官僚風格
2. 官場作風
3. 官方做派
而官樣的反義詞則是:
1. 隨性而為
2. 怪模怪樣
3. 隨意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