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除滌蕩。《宋書·武帝紀中》:“百年榛穢,一朝掃滌。”《舊唐書·裴度傳》:“在 憲宗 時,掃滌區宇,爾則有出車殄寇之勳。” 明 劉基 《長歌行》:“掃滌浮穢夫何寃,我今語女開女昏。”
“掃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ǎo dí,其基本含義是掃除滌蕩,既可用于描述物理層面的清除污穢,也可引申為精神層面的淨化與反思。
本義
指徹底清除污垢或雜亂之物。例如:
引申義
比喻通過反思行為與思想,摒棄不良品質,使内心純淨。例如《舊唐書·裴度傳》中“掃滌區宇”不僅指平定戰亂,也暗含整頓社會風氣的深意。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修身養性語境,如稱贊他人修養深厚,或勸誡保持心靈純潔。
“掃滌”兼具現實與象征意義,既可用于具體清潔行為,也可表達精神層面的淨化追求。其古籍用例(如《宋書》《舊唐書》)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莊重感和曆史深度。
掃滌是一個動詞詞語,意為清掃、洗滌。它通常用來形容對物體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整理。
掃滌的部首是手(扌)和水(氵),它的部首排列順序是扌在左邊,氵在右邊。根據《康熙字典》,掃滌的總筆畫數為9畫。
掃滌一詞最早出現在《嶽陽樓記》這篇文言文中,是明代文學家茅盾在《辭海》一書中定義的。繁體字掃滌的寫法為掃滌。
在古代漢字中,掃滌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洛神賦》中的掃滌寫作掃滌,說明在古代對該詞的寫法存在一定的變化。
1. 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掃滌房間,保持整潔。
2.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如何掃滌心靈中的污垢。
1. 掃除:清理、整理環境。
2. 清潔:使物體變得幹淨。
3. 洗滌:用水清洗物品。
1. 掃拭:用掃把或抹布清理物體的表面。
2. 除塵:清除物體表面的灰塵。
1. 污染:使物體變髒。
2. 弄髒:使物體變得不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