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箭竹做的算籌。《儀禮·鄉射禮》:“箭籌八十,長尺有握,握素。” 鄭玄 注:“箭,篠也;籌,筭也。”
“箭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箭籌”指用箭竹制作的算籌。箭竹材質細長堅韌,適合加工成用于計數的工具。此詞由“箭”(箭竹)和“籌”(算籌)兩部分構成,字面意為“竹制的計數工具”。
2.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儀禮·鄉射禮》:“箭籌八十,長尺有握,握素。” 鄭玄注:“箭,篠也;籌,筭也。”說明箭籌在古代射禮中用于統計射箭結果,長度約一尺(約23厘米),表面未經雕飾(“握素”即素色手柄)。
3. 用途與形制
箭籌兼具計數和禮儀功能:
4. 相關詞彙擴展
“箭籌”是古代禮儀與實用結合的典型器物,反映了中國傳統射禮文化和早期數學計算工具的特征。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儀禮》及漢代注疏。
箭籌是一個漢字詞語,具體意思是指箭矢和箭杆。它由“⺮”(簡體字部首“矢”)和“⺲”(簡體字部首“竹”)兩個部首組成。
箭籌的拆分部首是“矢”和“竹”,其中“矢”是表示與箭相關的部首,而“竹”則代表着箭杆的材質。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用語。在古代戰争和狩獵中,箭箭矢和箭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将箭矢和箭杆合稱為箭籌。
在繁體中文中,箭籌的寫法和簡體中文相同。繁體“箭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也與簡體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箭籌的整個詞語在古時候的寫法中較少出現,多數時候會将箭矢和箭杆分開寫。箭矢的古代寫法是“矢”,而箭杆的古代寫法是“籌”。隻有在特定情況下,比如古代文獻或碑銘上,才會出現整體寫作箭籌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以便更好地理解箭籌的用法:
1. 這把箭籌的箭矢非常鋒利。
2. 我們需要購買一些優質的箭籌。
下面是一些關聯詞彙:
組詞:箭靶、箭羽、箭術、箭扣、箭袋。
近義詞:箭矢、弓箭。
反義詞:箭劄(指戰鬥失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