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past event or incident serving as an example or warning to future generation] 也說“龜鏡”。龜可以蔔吉兇,鏡可以比美丑。故以喻借鏡(鑒)前事(鑒:鏡子)
此皆言之成軌則,為世龜鏡,求諸曆代,往往而有。——唐· 劉知幾《史通·載文》
見“ 龜鑑 ”。
比喻可供人對照學習的榜樣或引以為戒的教訓。鑑,鏡子。《周書·皇後傳序》:“至於邪僻既進,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則風化淩替,而宗社不守矣。夫然者,豈非皇王之龜鑑與?”《元典章·戶部五·父母未葬不得分財析居》:“蓋聞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斯前代之格,抑亦今人之龜鑒也。”《明史·謝铎傳》:“﹝ 謝鐸 ﹞上言《綱目》一書,帝王龜鑑。” 清 吳沃堯 《雜說》:“吾雖雅不欲援古人之理想,以闌入今日之理想,然持此意以讀《水滸傳》,則謂《水滸傳》為今日官吏之龜鑑也亦宜。”參見“ 龜鏡 ”。
“龜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ī jiàn,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借鑒前事或曆史經驗”。以下是詳細解析:
“龜鑒”由“龜”和“鑒”兩個部分構成:
如今“龜鑒”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唐代史書或古代文論類文獻。
《龜鑒》是一個成語,意為借助烏龜和骨鏡進行占卜推測。形容追求千秋萬代之巨業和遠大前程,需要進行深思熟慮。
《龜鑒》的部首是龍部(龍的龍),共有10畫。
《龜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傳說和占卜文化。據說中國古代先民使用烏龜的背殼和骨鏡來占卜,以獲得神秘力量的啟示和預測。這種占卜方式被視為神聖而準确的方法,因此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詞彙。
《龜鑒》的繁體字是「龜鑑」。
《龜鑒》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龜鑑」。
1. 他每次做任何重大決策之前,都會對這個問題深思熟慮,如同鑒戒一樣使用《龜鑒》。
2. 領導者在做出重大決策時,應當明智如龜,用《龜鑒》來指引他們的方向。
明鑒、鏡鑒、觀鑒、鑒别。
鑒戒、警句、勸誡。
輕率、粗心、不顧後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