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耗磨日的意思、耗磨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耗磨日的解釋

指農曆正月十六日。 宋 章淵 《槁簡贅筆·耗磨日》:“正月十六日,古謂之耗磨日……飲酒如今之社日,此日但謂之耗日,官司不開倉庫而已。”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耗磨放偷》:“正月十六日,古謂之耗磨日。官私不開倉庫……是日各家皆嚴備。遇偷至,則笑而遣之,雖妻女車馬寳貨為人所竊,即獲得亦不加罪。聞今 揚州 及 黔 中尚然,而 燕 地正月十六夜之走街,恐亦遺俗也。”亦省稱“ 耗磨 ”。《骈雅·釋天》:“正月十六日為耗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耗磨日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民俗節日,指農曆正月十六日,舊時官府于此日停止辦公,民間亦飲酒消遣,取“耗磨”時光之意。其詳細釋義及文化淵源如下:


一、詞義溯源與定義

“耗磨”意為消磨、耗費時光,“耗磨日”即指專供消遣閑暇的特定日期。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張說《耗磨日飲二首》詩:“耗磨傳茲日,縱橫道未宜。”印證了唐代已形成此節俗。宋代《太平廣記》引《嘉話錄》亦載:“正月十六日,古謂之耗磨日。”表明其作為固定節日的延續性。


二、節俗活動與文化内涵

  1. 官府停務:古代官府于此日暫停公務,稱為“廢務”。《張燕公集》載:“昨日耗磨飲,今朝蹋踘期”,反映官吏借此飲酒聚會。
  2. 民間宴飲:百姓以飲酒、遊戲“耗磨”時光,寓意新年勞作前的短暫休憩。元代《歲時廣記》引《圖經》稱:“此日飲酒,無複憂責,故曰耗磨。”
  3. 禁忌演變:早期有“忌磨茶麥”之說(《爾雅翼》),後演變為破除禁忌的消遣日,如明代《帝京景物略》載京師此日“縱民遊觀”。

三、文獻權威佐證


四、現代認知與演變

隨着時間推移,耗磨日習俗在明清後逐漸淡化,但其文化内核——通過儀式性消遣調節生活節奏——仍可見于後世節慶。現代民俗學者将其視為古代休假制度的縮影,體現傳統社會對“勞逸平衡”的重視。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收錄)[zidian.hancin.com]
  2. 張說《張燕公集》卷九(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
  3. 《歲時廣記·卷九》(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4. 陳高華《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網絡擴展解釋

“耗磨日”是中國古代傳統節日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農曆正月十六日。據唐代張說《耗磨日飲二首》記載,此日有飲酒習俗,且官府停止辦公,不開啟倉庫。

二、曆史文獻記載

  1. 唐代起源:最早見于唐代張說的詩作,說明此時已形成固定習俗。
  2. 宋代發展:宋代章淵《槁簡贅筆》記載,此日被稱作“耗日”,民間延續飲酒、官府閉庫的傳統。
  3. 清代延續:清代褚人穫《堅瓠續集》提到部分地區保留“耗磨放偷”習俗,即縱容偷盜行為,即便財物被盜也不追究。

三、習俗特點

四、名稱由來

“耗”字取“消耗”之意,可能與正月年節結束後休整消耗存糧有關,亦含“不事生産”的寓意。

别人正在浏覽...

哀啭包舉背公貝殼繃扒贲赉慘怖滄耳慘勁長股鈔兒朝燕承上起下斥題尺一牍稠缛川河挫鍼大虐電視電話敦饬都頭異姓恩廕番藷扶光浮桁弓服鬼羅刹龜孫子嘓啅鍧鍧虎旅井華進住窺窺朗目煉鐵爐離草離塵鱗次相比祿澤蝻蝗泥滑滑抛屍捀子僑肸清修散文山妖沈遁飾辯濕下順應貪財慕勢殄平五詞五閑下門相機行事嫺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