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挂印的意思、挂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挂印的解釋

亦作“掛印”。1.離任;棄官。 唐 白居易 《罷府歸舊居》詩:“陋巷乘籃入,朱門挂印迴。”《三國演義》第二六回回目:“ 袁本初 敗兵折将, 關雲長 掛印封金。”《儒林外史》第八回:“隻為 寧王 反叛,弟便挂印而逃。”

(2).謂挂元帥印。《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三千裡地無知己,十萬軍中掛印來。”《前漢書平話》卷上:“﹝ 蕭何 ﹞暗想: 韓信 未遇,吾曾舉薦他掛印,東蕩西除,亡 秦 滅 楚 ,收伏天下。”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八篇:“第十五回以下,則 鄭和 挂印,招兵西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挂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行使權力或象征權威
    源自古代官員佩戴印章的傳統,印章代表職位和權力,因此“挂印”可比喻在特定場合行使職權或展現權威()。例如,官員在處理重大事務時“挂印”以示決斷力。

二、引申含義

  1. 離任或棄官
    這一用法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中關羽“挂印封金”辭别曹操,以及《儒林外史》中官員因甯王叛亂“挂印而逃”()。此類場景多體現人物主動放棄官職的行為。

  2. 擔任軍事要職
    指挂上元帥印,象征執掌兵權。例如《京本通俗小說》中的“十萬軍中挂印來”,或蕭何舉薦韓信“挂印西征”等典故()。


使用場景與辨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可參考《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原著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挂印

挂印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将印章懸挂或系在物品上。它可以用來表示印章的使用或展示。挂印一詞由“挂”和“印”兩個字組成。

挂的部首是手,它表示人的手臂持握物品的動作。印的部首是卩,它表示印章的形狀。

挂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使用。在古代,印章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用于表示權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人們将印章當作寶貝一般精心保存,有時會将之懸挂在重要物品上,以表達對物品的重視和保護。

挂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比如在古代,印章的形狀更加獨特,書寫方式也有所區别。然而,挂印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的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挂印的例句:

1. 他用紅繩将印章挂在了書包上。

2. 這個神像上挂着一枚精美的金印。

3. 在古代,挂印是一種非常莊重的儀式。

以下是一些與挂印相關的詞彙:

1. 舞印:用印章進行舞蹈表演的藝術形式。

2. 穿印:将印章穿在繩子或鍊條上,以便佩戴。

3. 綁印:用繩子或布條将印章系在物品上。

以下是一些與挂印意義相近的詞彙:

1. 挂牌:将标志或告示牌懸挂在某個地方。

2. 懸挂:将物體吊起或懸挂在空中。

3. 捆綁:用繩子或其他材料将物品束縛在一起。

以下是一些與挂印意義相反的詞彙:

1. 拆除:将物體拆開或移除。

2. 脫落:物體從原本的位置或狀态中脫離。

3. 撕毀:将紙張或其他物品撕成碎片。

綜上所述,挂印指的是為了展示或保護印章而懸挂或系在物品上的行為。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非常簡單,與繁體字相同。在古代,挂印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差異。同時,還介紹了一些與挂印相關的詞彙、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