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正的意思、存正的詳細解釋
存正的解釋
(1).保存正統、正宗。《三國志·魏志·杜夔傳》:“自 左延年 等雖妙於音,鹹善 鄭 聲,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 。”
(2).維護、保持正氣、正義。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故明賞以存正,必罰以閑邪。”《晉書·潘尼傳》:“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無私,無私莫深乎寡欲。”
詞語分解
- 存的解釋 存 ú 東西在那裡,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僞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懷有,懷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網絡擴展解釋
“存正”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
保存正統、正宗
指維護文化、思想或技藝的正統傳承。例如《三國志·魏志·杜夔傳》提到,杜夔在音樂領域“好古存正”,強調其堅守正統雅樂。這一含義常用于學術或藝術領域,強調對傳統精髓的繼承。
-
維護正氣、正義
指在道德層面堅持原則,守護正道。如晉代葛洪《抱樸子·用刑》中“明賞以存正”,主張通過賞罰分明來維護社會正氣。現代語境中多用于贊揚人的品格或處世态度。
二、延伸用法
- 作為成語:可表示“堅守正道”,強調在困境中保持正直(如提及的“保留正義,不偏離正道”)。
- 姓名寓意:作人名時,“存”象征積蓄與延續,“正”代表正直,整體寓意堅守原則、德行兼備。
三、古籍例證
《晉書·潘尼傳》用“存正莫重乎無私”闡釋道德修養,說明該詞在古代已被用于哲學讨論。
注:部分資料提到“存正”可作為謙辭(如送作品請人指正),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衍生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存正(cún zhèng)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保持正确、廉潔的行為和态度。下面是對存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解釋。
- 拆分部首和筆畫:存正是由“貝”字旁和“正”字旁構成的。其中,“貝”字旁為存字的部首,表示珍貴財寶;而“正”字旁為正字的部首,表示正确、正直。
- 來源:存正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一書中,意為維持自己的道德品質來做到正直。
- 繁體字:存正的繁體字為「存正」,與簡體字相同。
- 古時候漢字寫法:存正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和現代相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略有差異。
- 例句: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堅持存正的原則,不做出違背道德的行為。
- 組詞:存心正直、存心正義、言行存正等。
- 近義詞:誠實、正直、廉潔。
- 反義詞:不誠、邪惡、不正。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