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肉寝皮的意思、食肉寝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肉寝皮的解釋

[swear revenge and want to eat the flesh of the enemy and sleep on his skin] 吃其肉,寝其皮。形容仇恨極深

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其皮矣。——《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又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寝皮”。——《狂人日記》

詳細解釋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莊公 為勇爵, 殖綽 、 郭最 欲與焉。 州綽 ……對曰:‘臣為隸新。然二子者,譬如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後遂以“食肉寝皮”喻敵人為禽獸,恨不得割他的肉吃,剝他的皮當墊褥,表示極端仇恨。 宋 李彌遜 《楊政換給右武大夫恭州團練副使制》:“食肉寝皮,志每存於去惡;履腸涉血,勇屢見於先登。”《西遊記》第八回:“卻説 殷小姐 痛恨 劉 賊,恨不食肉寝皮。” 魯迅 《呐喊·狂人日記》:“又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寝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肉寝皮”是漢語成語中極具情感張力的詞彙,其含義與曆史典故緊密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七版第1234頁,該成語字面意為“吃仇敵的肉,剝皮當褥子睡”,比喻極端的仇恨和報複心理,強調對敵對者深惡痛絕的态度。

其典故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州綽因受齊莊公侮辱,留下“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的誓言,後演變為成語固定結構。該典故在《呂氏春秋·簡選》中亦有類似記載,印證了其用法的曆史延續性。

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形容不共戴天的仇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标注其屬于“貶義成語”,建議謹慎使用于正式場合。相近語義的成語包括“恨之入骨”“不共戴天”,但“食肉寝皮”在語義強度上更顯極緻,常見于曆史小說或戰争題材作品中的仇恨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

“食肉寝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shí ròu qǐn pí,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對敵人極深的仇恨,恨不得割其肉吃、剝其皮當褥子。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易混淆成語辨析


“食肉寝皮”以極端方式表達仇恨,具有鮮明的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寝皮食肉”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白草黃雲碧天僰僮布達佩斯簿吏長鲸長七短八讒閑稱觞上壽喘吓封建社會風絲耿特骨噜噜和合厚亡驩笑滬渎壘諱莫高深甲坼簡切了當畸流洽客錦竹積雨雲絶險曠年連理帶犂镵留有餘地路寝茂異黾黾孳孳濔漫泥石流攀扯骈雜清塗嬛佞球寒曲錄木屈體忍恥含垢日林國日往月來入境稍饩詩舌瘦長送交頌酒談話淟汩田入推想僞物下降仙都觀箫管竹枭桀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