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人琴的意思、怅人琴的詳細解釋
怅人琴的解釋
怅惜人琴俱亡。 明 張煌言 《重經南日吊沉彤庵相國》詩:“木落天空肅氣森,重來海岸悵人琴。”參見“ 人琴俱亡 ”。
詞語分解
- 怅的解釋 怅 (悵) à 失意,不痛快:怅然若失。怅恍(恍惚)。怅望(怅然懷想)。怅惘。怅惋。怅怅。惆怅。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人琴的解釋 見“ 人琴俱亡 ”。
網絡擴展解釋
“怅人琴”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基本含義
“怅人琴”形容琴聲悲涼哀婉,能引發深切的情感共鳴,常用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或對往事的傷感。
詳細解釋
-
詞源與典故
出自《世說新語·傷逝》,記載了王徽之(子猷)與王獻之(子敬)兄弟的故事:子敬病逝後,子猷取子敬生前所愛之琴彈奏,卻發現琴音已無法調諧,悲歎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後以“人琴俱亡”或“怅人琴”表達睹物思人、痛失親友的哀傷。
-
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更強調對逝者的深切懷念,以及因物是人非而産生的怅惘之情。例如明代張煌言在詩中用“重來海岸怅人琴”寄托對亡友的追思。
-
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多用于詩詞、悼文中,渲染悲怆氛圍(如魯迅作品中的引用)。
- 日常表達:可形容音樂、場景或事件觸發的感傷情緒,如“曲調如怅人琴,令人潸然淚下”。
補充說明
- 發音:chàng rén qín(漢語拼音)。
- 近義表達:“人琴俱亡”“睹物思人”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或相關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怅人琴》這個詞意思是指一種令人感到憂傷、沉悶的琴曲。下面是關于該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怅人琴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部、玉部和弦部。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怅人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華山記》中,描述了一種寂寞傷感的音樂。
繁體字:怅人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怅人琴」。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怅人琴」可能有不同的漢字寫法,比如「愴人琴」或「悵人琴」等。
例句:他彈奏着一曲怅人琴,傳達出内心的哀愁。
組詞:怅人琴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怅情」、「思念之琴」等。
近義詞:與怅人琴意思相近的詞語可以是「憂傷曲調」、「悲怆之音」等。
反義詞:怅人琴的反義詞可能是「歡快樂觀之音」、「喜悅旋律」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