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魚的意思、枯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魚的解釋

(1).幹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孫叔敖 相 楚 ,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其儉偪下。” 三國 魏 應璩 《百一詩》之一:“田家無所有,酌醴焚枯魚。” 宋 陸遊 《久雨杜門遣懷》詩:“城闉路斷吾何恨,濁酒枯魚亦破顔。”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訪蔡四芹溪》詩:“即焚枯魚酌麥醴,中郎風味千古存。”參見“ 枯魚之肆 ”。

(2).困于涸轍之魚。 唐 錢起 《罷官後酬元校書見贈》詩:“宦名隨落葉,生事感枯魚。” 清 張維屏 《三元裡》詩:“不解何由巨網開,枯魚竟得攸然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魚"是漢語中具有多層文化意蘊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詞源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枯魚"為"幹魚,亦泛指幹制魚類"(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4卷),本義指通過曝曬或風幹處理的魚類制品。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枯"字注為"槀也",強調物體失去水分的狀态特征。

二、文獻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記載鲋魚困于車轍求水的著名寓言(來源:中華書局《莊子集解》)。此典故衍生出"枯魚之肆""涸轍之鲋"等成語,比喻身處絕境的文學意象。

三、詞義演變 清代王先謙在《莊子集解》中注解:"枯魚,猶幹魚也",同時指出其引申義為"失水之魚,喻困頓之境"(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莊子集解》)。這種語義擴展使該詞兼具實物指稱與象征隱喻功能。

四、文化象征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枯魚"常作為詩歌意象出現,如聞一多《死水》中"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學者李歐梵解讀此意象承載着對生命力的哲學思考(來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枯魚”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字面含義

  1. 幹魚
    指失去水分的魚幹,常用于古代文獻描述簡樸生活。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記載楚國宰相孫叔敖以“枯魚之膳”彰顯節儉;三國應璩詩中“酌醴焚枯魚”也體現此意。

  2. 涸轍之魚
    比喻陷入絕境、急需救助的人或事物,源自《莊子》“涸轍之鲋”典故。唐代錢起詩句“生事感枯魚”即用此喻,明代張景《飛丸記》中“涸轍枯魚沐浩波”亦同。

二、文學引申
漢代樂府詩《枯魚過河泣》以“枯魚”拟人化,警示謹慎處世,進一步擴展了其象征意義,表達對生存困境的反思。

該詞兼具具象與抽象含義,既可指實物幹魚,亦為經典文學意象,需結合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鳌阙北遊必丢仆答鄙老缤缤诐谒登禦對移惡弱訛頭放生風磨負舟供奉猴彀率皓侈後患黃霧胡梨降喪奬説極右積雲珂佩溘先朝露空簿空義口兵蘭苕令嫒麟閣像論演馬前卒麻事眉譜梅蘇沒心腸齧厀漂絮平讨平西虔誠僑鄉嶔奇瑞年三條路生來盛事失旨摅思堂房田婦同閈塗料外方人窪水危弦穩切無暇蟂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