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蔗的意思、都蔗的詳細解釋
都蔗的解釋
即甘蔗。 漢 劉向 《杖銘》:“都蔗雖甘,殆不可杖。佞人悅己,亦不可相。” 三國 魏 曹植 《矯志》詩:“靈虬避難,不恥汚泥。都蔗雖甘,杖之必折。” 清 李調元 《南越筆記·蔗》:“蔗正本少,庶本多,故蔗又曰諸蔗。諸,衆也,庶出之謂也。庶出者尤甘,故貴其庶也。曰都蔗者,正出者也。”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蔗的解釋 蔗 è 〔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有節,含甜汁很多,可生吃,亦可制糖。副産品糖蜜可釀酒、制酒精。簡稱“蔗”,如“蔗農”。“蔗糖”。“蔗渣”。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都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釋義
“都蔗”即甘蔗的别稱。古代文獻中常以“都蔗”代指甘蔗,例如漢代劉向的《杖銘》提到“都蔗雖甘,殆不可杖”,三國曹植的《矯志》詩中也寫道“都蔗雖甘,杖之必折”,均以甘蔗的特性作比喻。
-
詞源與用法
- 清代李調元在《南越筆記》中解釋:“曰都蔗者,正出者也”,指“都蔗”可能特指主幹粗壯的正莖甘蔗,與普通分蘖的“庶蔗”相區分。
-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強調甘蔗的甘甜特性,同時引申出“事物雖好卻需恰當使用”的哲理,如劉向以甘蔗不宜作拐杖,暗喻佞人不可信。
-
植物學關聯
甘蔗(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含糖量高,可生食或制糖。古代稱“柘”,六朝後逐漸通稱“甘蔗”。
總結
“都蔗”是甘蔗的古稱,多見于漢代至清代的文獻,既指代植物本身,也用于文學隱喻。若需進一步了解甘蔗的曆史傳播或文化寓意,可參考《杖銘》《南越筆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蔗(dōu zhè)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意思是兩根蔗葦連在一起。其中,“都”(dōu)是一個包含“重”邊旁的漢字,而“蔗”(zhè)則是一個包含“艹”邊旁的漢字。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都”(dōu)曾經寫作“鬥”(dòu),而“蔗”(zhè)曾經寫作“者”(zhě)。隨着語言的發展演變,“都蔗”逐漸成為了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
在繁體字中,“都”(dōu)的寫法保持不變。而“蔗”(zhè)的繁體寫法為“蔗”(zhé)。雖然有些細微的變化,但這兩個字在意義上保持一緻。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都蔗”(dōu zhè)來展示這個詞語的用法。例如:他們手牽着手,像是都蔗一樣緊密聯繫在一起。
在組詞方面,可以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來構造相關詞彙。例如,“都市”、“蔗糖”等。而與“都蔗”近義的詞語可以是“相連”、“牽連”等。反義詞可以是“分離”、“獨立”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了“都蔗”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